搜索
【青报教育在线】著名雕塑艺术家曹春生做客山东大学“鳌山讲坛”暨“美育大课堂”
10月16日下午,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艺术家曹春生先生做客“鳌山讲坛”暨“美育大课堂”,以“与大师面对面——听曹春生先生讲述革命主题雕塑创作”为题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邢占军出席活动。活动中,曹春生先生结合自身艺术创作...
2025年10月17日
【中国科技网】突破!常温制取绿醇绿氨成为现实
以近乎零排放为标签的绿色甲醇和绿氨是关键能源化学品,其主流合成工艺依赖高温、高压的严苛条件。10月14日,记者从山东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邓伟侨教授团队实现了常温常压制取绿氨与常温制取绿色甲醇的突破。两项成果于近日连续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邓伟侨教授告诉记者,利...
2025年10月15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45粒小豆,重写东亚农业起源史——中国学者发现距今9000年炭化小豆,有力打破“单地...
在山东淄博小高遗址,45粒炭化小豆在地下静静躺了9000年。它们长度仅2.3毫米,宽度1.6毫米,重见天日时却刷新了人们对东亚农业起源的既有认知。近日,中国学者领衔的国际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宣布发现距今9000年前的炭化小豆遗存。这一发现将我国北方以“粟类+豆类”为主的旱...
2025年10月14日
【中国青年报】“一铲一铲挖出来”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在泉城济南与鳌山湾畔,一馆两地,山东大学博物馆济南馆与青岛馆遥相呼应。济南馆守护历史纵深,依托文物编织华夏文明的基因图谱;青岛馆探向未来前沿,运用科技解读文物蕴藏的故事密码。在这里,文物不再是沉默的过去,而是“未完待续”的史诗;莘莘学子不仅是求知的过客,更肩负“文明传薪”的使...
2025年10月14日
【央视新闻】校馆弦歌·文博日历丨山东大学收藏的这两只小鸟 已经飞了2800多年
在山东大学博物馆展柜中有两只萌萌小鸟落在一个青铜立柱上这就是春秋时期的铜鸟柱它是干什么用的?双鸟立柱青铜里的春秋美学这尊铜鸟柱由方形底座、立柱和飞鸟构成通高48厘米方形底座边长16厘米内部中空底座上饰有成排的乳丁纹和云雷纹底座中心的立柱笔直挺立立柱中间和顶部各“站立”一只飞鸟翅膀...
2025年10月10日
【央视新闻】校馆弦歌·文博日历 | 4000多年前的可爱小鸟 竟是硬核的“大师级作品”
造型是“软萌可爱的小鸟”制作难度却是来自史前工匠的“硬核”手艺今天一起认识软硬实力兼具的镂空云纹盖白陶鬹(guī)01造型像“软萌可爱的小鸟”先民把信仰捏进陶土里前端的长流微微上翘中间的束颈细细的搭配高高的脖子、鼓起的袋足往那一站就像一只“引吭高歌”的可爱小鸟更特别的是小鸟头上还...
2025年10月10日
【光明日报】水下考古所见中华海洋文明
姜波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CHINA)副理事长、中国海交史研究会副会长等。研究方向为水下考古、汉唐考古与世界遗产研究等。西沙“华光礁一号”沉船瓷器堆积。资料图片“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上...
2025年10月09日
【青岛日报】山东大学博物馆:“一眼千年”,每个器物都是鲜活的教材
校馆弦歌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南北主轴线上,一栋颇具设计感的建筑巍然矗立,其造型由“鼎”字变化而来,寓意“鼎承古今”。这就是全国高校首座历史考古类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8000—7500年前的水稻种子是什么样子?薄如蛋壳的黑陶高柄杯是...
2025年10月09日
【中国教育报】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抢占生物科技前沿—— 锻造驱动产业升级“超级引擎”
“效率提高了近百倍”,过去人工耗时数周甚至数月的实验工作量,在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崔球教授团队开发的“天玑—自动化实验平台”仅需几天就能完成。“平台突破了当前合成生物学自动化实验室核心装备受制于人、运维成本高、实验效率低等一系列装备及技术瓶颈。我们已经与浙江、...
2025年10月05日
【青岛日报】畅游知识的海洋!国庆假期,这所高校的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
国庆假期,大家纷纷步入山东大学(青岛)博物馆参观。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市民和游客与家人一起前来触摸齐鲁文脉,享受国庆假期带来的快乐时光。国庆假期,大家纷纷步入山东大学(青岛)博物馆参观。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市民和游客与家人一起前来触摸齐鲁文脉,享受国庆假期带来的快乐时光。国庆...
2025年10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