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学网】一次课堂汇报成为他深入研究的起点,扎根5年终有收获
塑料你一定很熟悉,但“塑料际”是什么?当塑料制品进入土壤或水体后,在塑料周围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微环境,这种微环境中还会形成特定的微生物群落——这就是塑料际。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塑料际的化学和生物效应也能对环境造成深远影响。日前,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教授刘建与香港理工大学助...
2024年08月11日
【青岛日报】一场研学的 “发现之旅”
来自俄罗斯彼尔姆化学技术中学的学生走进青岛贝壳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海洋奇妙之旅暑假期间,青岛市博物馆每天迎来众多参加研学游的中小学生在青岛贝壳博物馆,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参加研学的学生被巨大的贝壳所吸引青岛晨星实验学校组织学生漫步太平山绿道,来一场Citywalk式的暑期研学各地来青研学...
2024年07月30日
【中国新闻网】东西问|盛力:青岛为何成中国首个“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
题:青岛为何成中国首个“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专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盛力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旅游和文化成为其框架内的重要合作领域。设立“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是近年来上合组织在人文领域实施的重要项目之一,7月4日,在上合组...
2024年07月28日
【中国新闻社】为什么是青岛?
青岛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有着“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旅游和文化成为其框架内的重要合作领域。设立“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是近年来上合组织在人文领域实施的重要项目之一,7月4日,在上...
2024年07月27日
【新京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是新起点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代,发展至今逾700年的历史。在大多数人眼中,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集中展现了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2012年,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之路已走过十余年。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11时15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
2024年07月27日
【青岛日报】一所大学的博物馆何以如此火爆
山大博物馆(青岛)展出藏品——陶马暑期,山大博物馆(青岛)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青岛哲范小学学生在山大博物馆(青岛)参观研学蛋壳陶高柄杯铜爵铜觚铜钁镶绿松石铜戈陶鼎“预约后扫描二维码或者身份证,就可以进入……”进入暑期以来,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以下简称“山大博物馆(青岛...
2024年07月26日
【中新网·山东】业界专家相聚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探讨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
2024年中国高校教师发展研讨会日前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本次会议吸引百余位来自中国各地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山东大学校党委书记任友群在致辞中表示,教育家精神是对新时代中国教师群体精神特质的凝练升华。他希望与会...
2024年07月24日
【新华社】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
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严庆表示,决定明确“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
2024年07月22日
【新华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文发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
2024年07月22日
【青岛日报】参观人员超9.5万人次,这所大学的博物馆何以如此火爆?
“预约后扫描二维码或者身份证,就可以进入……”7月13日下午2点,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陆续迎来“打卡”的家长、孩子。与安静的大学校园相比,这里明显热闹很多,当天共迎来全国各地1566人参观。放假了,到山大博物馆参观成为青岛研学游的新常态,而这种火爆实际上并不起始于这个夏天,今年以来...
2024年0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