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从实验室走向深蓝前线:跟随“蛟龙”探秘千米深海!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点击次数:

向深蓝进军,为祖国探矿!在西太平洋的汹涌波涛中,山东大学博士生赵苗苗作为学校首位参与大洋科考下潜任务的学生,随“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1900米级的下潜作业,在深海科考一线留下了山大学子的身影。

2025年10月3日,随着科考船缓缓驶入深圳母港,赵苗苗圆满完成此次科考任务,标志着山东大学在中国大洋科考事业中实现了学生参与深潜调查的“零的突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考任务——中国大洋92航次第二航段海上调查,由自然资源部深海中心牵头,汇聚了包括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12家顶尖科研单位的56名科考人员。在西太平洋富钴结壳合同区及邻近海域,这支科考劲旅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性的资源勘探与环境基线调查工作,为国家深海战略布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本次科考任务中,赵苗苗承担了海水、沉积物样品采集、记录与处理等核心工作。她还被委以化学组组长的职责,负责关键的CTD采水层位设计与水样分配,同时参与走航记录班报。在整个科考过程中,她始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专业的操作规范,确保了样品数据的真实可靠,展现了山东大学学子卓越的科研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特别值得铭记的是,赵苗苗有幸以右舷观察员的身份,亲历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900米级下潜作业,透过观察窗亲眼目睹了深海海葵、珊瑚及深海鱼类等珍贵生物。“能够参与‘蛟龙号’下潜,我感到无比荣幸。这次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深海的震撼,也更加坚定了我投身深海科研的决心。”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

这一突破性成就的取得,源于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长期以来坚持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育人理念。研究院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学生创造登船实训、实验室攻关与现场勘查等实践机会。院长高振会长期亲赴海上调查及野外勘查一线,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科研榜样,这种“言传身教”的育人传统,正是研究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关键所在。

赵苗苗表示,“作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方向的博士生,这次亲历深海让我更加理解‘真实数据是最硬的证据’。回到实验室后,我将继续参与样品分析与深海环境基线数据库建设,把这段实践经历转化为科研成果,为我国海洋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此次科考不仅为国家深海调查积累了重要数据,也彰显了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在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使命担当。研究院将继续为青年学者搭建更多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大舞台,助力中国深蓝事业行稳致远。

【作者:赵苗苗 王金铭摄影:来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责任编辑:李艺灵 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