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新生故事 | 一纸传承赴山大,邵楚涵的青春约定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9日 点击次数:

这个九月,法学院2025级新生邵楚涵来到了山大校园。在她的书桌抽屉里,珍藏着一些山大明信片,那是高中文学社学姐留给她的。而这位学姐,正是上一届从文学社走出去、成功考入山大的“传承者”。对邵楚涵来说,即将奔赴山大的旅程,早已不是简单的升学,而是一场延续了几届人的青春约定。

文学社的火种:逐梦山大的缘起

“我们高中文学社有个特别暖的传统。”聊起与山大的缘起,邵楚涵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她还记得刚加入文学社时,指导老师就笑着介绍:“文学社有着非常好的传承,每位同学都能从往届学长学姐那儿找到目标院校的‘引路人’。”

那时,刚升高二的邵楚涵还没明确自己的方向,直到上一届副社长——也就是那位考入山大的学姐,主动找到她分享学习经验。“学姐会把自己整理的笔记借给我,跟我讲山大‘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邵楚涵笑着说,学姐跟她聊起山大的课堂,说老师们讲课特别有感染力。久而久之,“考去山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变成了每天早起背书、熬夜刷题时,心里最坚定的目标。那时,邵楚涵便在日记本上写下:“2025,我要去山大赴约。”

从家乡到心乡:选择山大的必然

选择山大,对邵楚涵来说从来不是偶然。除了文学社的传承约定,藏在她心底的还有一份 “山东情结”。“我爷爷是山东人,小时候总听他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讲山东的故事,说趵突泉的水有多清,说孔孟之乡的人有多实在。” 邵楚涵笑着回忆,虽然自己在陕西长大,但家里的餐桌总少不了山东大馒头,逢年过节爷爷还会教她几句山东话。“小时候就觉得,山东是‘另一个家乡’,而山大作为山东的最高学府,自然成了我最想去的地方。”

法学的召唤:理想与现实的交织

更让她心动的,是山大深厚的文科底蕴。“我早就查过,山大的法学专业特别棒,不仅有厉害的老师,还有很多实践机会。” 邵楚涵说,高中政治课上第一次接触法律知识时,她就觉得“这门学科太酷了”—— 既能用严谨的逻辑梳理问题,又能实实在在地帮人解决困难。

“现在国家不是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也需要懂法律的人。”邵楚涵认真地说,她希望未来能在山大学好专业知识,不仅能“用法律为正义发声”,还能跟上时代脚步,应对新领域的法治问题。

新的开始:把传承延续下去

如今,已经踏入山大校园的邵楚涵,早已在心里悄悄规划起了大学生活。“首先要把专业课学好,多去听法学相关的讲座,争取早点参加模拟法庭实践。”她还想着,要是有机会加入学校的融媒体中心或者文学社,一定要把高中文学社“一届帮一届”的传承精神带过来,“就像学姐当初帮我一样,我也想帮后来的学弟学妹,让这份温暖一直传下去。”

闲暇时,邵楚涵总会翻出学姐发来的山大校园照片,对她来说,这场因文学社传承而起的山大之约,正在拉开序幕。

“说不定,这就是新约定的开始呢?”

【作者:王欣然摄影:来源:组织宣传统战部责任编辑:马博 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