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九月三日大阅兵结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余韵中,我们同样不能忘记94年前沉痛的“九·一八”事变。牢记历史之筝,在悠悠历史之声中奏响新时代强国之音。
94年前的九月十八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事变,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英雄振臂擒胡虏,壮士横刀闯敌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阴谋,日本关东军悍然轰炸沈阳南满铁路轨道,嫁祸中国守军,随后炮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三千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中,东北三省广袤的黑土地被战火的硝烟烧成荒芜,从此生灵涂炭,山河破碎。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即刻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率先吹响抗日的号角,明确提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的主张,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成为引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
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直面侵略者的铁蹄,深入东北各地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正式组建,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在白山黑水之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杨靖宇、赵尚志等抗战将领用生命筑起信仰的城墙,用血肉弹响黑暗中最洪亮的反抗之声,用英魂为全国抗战胜利奠定坚实基础,让“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信念深入人心。
这是历史的筝弦上最先跳动的、最为悲壮的“救亡图存”的音符。那时的中国共产党虽尚处幼年,却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成为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坚定的领奏者,奏出抗战历史最沉重的弦音。
江山破碎的哀鸣,是镌刻在民族记忆里的伤痛,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带领人民奋起抗争、走向复兴的精神起点。救亡图存篇章过后,接着奏响的是“改天换地”的奋进旋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让“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第一次挺直了脊梁。从“一五”计划到“两弹一星”,从油田开发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带领中国人民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在探索中砥砺前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历史之筝从“哀鸣”转向“欢歌”的生动注脚。
今天的我们,站在“强起来”的历史节点,更要接过历史的乐谱,奏响属于新时代的强国之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需明白,强国之声从来不是单一的旋律,而是一代代人接力弹奏的合唱——从共产党人的“初心之音”,到建设者的“奋斗之音”,再到我们青年一代的“担当之音”,共同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如今硝烟早已散尽,而“九·一八”事变这段沉痛悲怆的历史从未远去,英烈们用身躯诠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余音不衰。不忘“九·一八”,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历史之筝弹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强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九·一八”的警报已经散去,但历史的筝音永远不会停歇。它提醒我们:强国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唯有铭记历史、坚守初心,才能让民族的琴弦永远铿锵。当我们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当每一个“我”都成为强国乐章中坚定的“音符”,我们定能让历史之筝奏响更嘹亮、更激昂的时代强音,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