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坚守“安全第一、师生为本”的初心,日夜守卫在校园安全第一线,用专业与担当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这支队伍就是连续7年先后斩获山东省公安厅“维稳安保工作集体二等功”、青岛市公安局“维稳安保工作集体三等功”的校园安全守卫先锋队——青岛校区党工委保卫部。
近年来,保卫部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安全防护体系”的目标,以“科技赋能、精准防控”为核心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校园安全管理新路径。从搭建覆盖多场景的智慧安全管理系统,到组建专业化应急处突队伍,年均开展近60场安全教育活动;从与地方公安、消防建立“警校联动”机制、年均处置370余起各类事/案件,到保障30余场大型活动顺利举办,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保卫部全体人员对“校园安全守卫先锋队”身份的生动诠释,更是他们为校区和学校发展筑牢安全根基的坚定承诺。

筑牢安全防线,以“全链条育人”守护成长之路
安全是立德树人的前提,更是师生安心治学的保障。党工委保卫部始终将安全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大局,通过党建引领聚合力、立德树人强根基、创新驱动提质效,推动安全教育从“单向灌输”向“互动体验”升级,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党建引领下,保卫部创新构建“警校院党支部三方联建” 机制,打造“教育-实践-服务”一体化育人平台,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安全教育的同频共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24年起,保卫部面向校区本科新生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必修课程,将安全育人纳入人才培养核心环节,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演练+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针对青岛校区临海开放、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保卫部以“精准施策、全域覆盖”为目标,年均组织内容涵盖治安防范、反诈宣传的安全培训40余场次,联合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开展安全问题宣传教育活动,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让安全知识从课堂走向生活,切实提升了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创新安全管理,以“科技赋能”构建智慧防控网络
面对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的新挑战,党工委保卫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推动校园安全从“被动监控”向“主动预警”转变,为校园安全装上“智慧大脑”。
在技防基础建设上,保卫部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持续加大投入,建成了以高清、智能摄像头为主体的视频监控网络,实现重点区域和人员密集场所视频监控网络高清无死角全覆盖,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更值得关注的是,保卫部前瞻性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校园智慧安防平台和边缘智能分析设备,搭建起一套“全场景覆盖、全流程可控”的安全管理系统。从校内违停、超速驾驶的自动处置,到火灾的实时预警;从人工湖防溺水智能监管,到值班人员离岗动态监测,所有数据都能在应急指挥中心“一屏统览”。利用风险防范“前置处理”和“学法减分”温馨教育,让安全管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切实提升广大师生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聚焦师生关切,以“暖心服务”传递安全温度
安全不仅要“防风险”,更要“暖人心”。党工委保卫部始终将师生需求放在首位,从优化交通出行到便捷办事流程,从日常守护到特殊保障,用一件件实事、一次次响应,让师生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落地生根。
为了优化师生交通出行体验,保卫部科学规划增设停车位,规范停放秩序;在上下课高峰时段增派人力疏导交通,保障校园通畅;在电动车管理上,坚持“不加总量,满足需求”,定期优化调整,满足师生出行需求,切实解决“停车难、行车堵”的交通问题。在服务效率提升上,保卫部在师生服务大厅推行“一站式”办理,让师生“少跑腿、好办事”。校区警务室更是坚持全年24小时服务,强化“有困难找保卫”的承诺——师生咨询、求助响应及时率100%,办结率99.2%。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发布预警、巡查排险;为迎新季、毕业季、大型活动期间提供全方位保障……每一个数字、每一项服务,都是保卫部用“全天候坚守”践行“师生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

强化宣传教育,以“常态培训”提升全员安全素养
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目标,保卫部将常态化安全教育与实战化技能培训深度融合,系统构建起全员覆盖、多级联动的校园安全素养提升体系,切实将安全技能融入师生员工日常,让“安全无小事”的意识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立足季节性、场景化安全需求,保卫部精准设计培训内容与演练项目。每学期深入校区各单位组织开展多场消防疏散与灭火实操演练,强化师生火场逃生及初起火灾处置能力;迎新季等重点时段,针对性开展应急处突模拟演练,优化安保护学动线,筑牢开学安全基础。同时,持续加强对安保、物业等一线人员的专业轮训,内容涵盖监控调度、防暴器械使用、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等关键技能,切实提升安全队伍的职业化水准与协同作战能力,确保每一位安全守护者都能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