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破风者赵渊宁:用自行车轮书写青春史诗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6日 点击次数:

“破风的格言是什么?”

“风在前,无惧。”

“我不是说过我有自信吗?你有我这破风手,尽管往前冲就可以了。”

2024年5月14日赵渊宁在贵州参加全国大学生自行车赛场地赛

2023年5月14日清晨,PARDUS杯·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第十七届全国高校自行车交流赛开赛,赵渊宁骑着前一天晚上临时租来的自行车,踏上了自己的首次全国赛事之旅。那场比赛成了他蜕变的熔炉。赛道上,赵渊宁骑着临时租来的“陌生伙伴”,离心力将他的自卑与忐忑甩出体外。当身着顶级装备的车手从他身旁掠过时,他忽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着双重突围:既要冲破装备差距的物理屏障,更要击碎“我不行”的心理枷锁。

过弯时车架传来的震颤让他想起青岛劈石口的砂石路,但这次他选择将身体压得更低——“真正的破风手,破的是心障之风。”耳边呼啸的风声突然变得清晰——这阵风,从2022年学校“百团大战”的骑行展台吹来,掠过12000公里的车辙,穿过不断超越的赛道,带着赵渊宁奔向更广阔的远方。

2023年10月1日赵渊宁参加环太湖262公里比赛

启程·车轮上的青春印记

赵渊宁的“车缘”从四岁时就开始了,那年他拆掉了自行车的辅助轮,在小区组车队,和小伙伴们一起,骑到把小区的石板路碾出了凹痕。上中学后学业繁忙,骑车的爱好就暂时被搁置了,直到作为山东大学2022级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新生入学时,他在百团大战的车协展位上第一次看到骑行台,忽然感觉童年骑行追风的记忆又闪现回来了。

“小时候骑车是疯玩。现在才懂,当车轮转动时,我们既在逃离什么,又在奔向什么。”岛城的冬天寒风刺骨,训练时的每一次呼吸都像吞下冰刃;夏天阳光暴晒,皮肤上难免烙下黑白分明的印记。而对于赵渊宁来说,更深刻的疼痛则来自青岛劈石口的砂石路——下坡时一个打滑,身体擦着地面滑行,错乱的树枝划过头盔……但每次训练完,和小伙伴们蹲在马路牙子上边拉伸边聊天的时候,赵渊宁仿佛又回到了在小区横冲直撞的童年时光。

2024年9月15日自行车协会开学第一次训练

传承·码表和运兵车的接力

加入车协后,赵渊宁参与了两届全国大学生自行车赛、乳山比赛(赛程80km)、铁三车环太湖262公里、雨战东营比赛等,完成了从沈阳途径大连到哈尔滨的2200公里远征,总骑行里程超1万公里,还担任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自行车协会会长。车协换届时,赵渊宁从前任会长手中接过了车协的“时光胶囊”——一块已骑行8000公里的码表。“你要好好训练,这块码表就不白送你。”后来这块码表见证了赵渊宁第一次远征、第一次带队、第一次均速破40等N个第一次。对于车协人而言,码表就是‘硬盘’,纪录着他们的每一次骑行。一年后,这块“硬盘”里新增了烟台丁字湾大桥的晨雾、青岛劈石口樱花海的温馨瞬间、还有五菱宏光载着生日蛋糕的浪漫夜晚……

2024年4月25日车协成员庆生温暖瞬间

五菱宏光是车协斥“巨资”购入的一辆“古董”,这是一辆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柜的车,但作为车协的“运兵车”和“后勤车”,它承载着车协人的比赛梦想,陪伴他们日常拉练,见证了无数温暖难忘的时刻,早成了车协成员心照不宣的家人——原来不是他们带着这辆老车闯天下,而是老车用锈迹斑斑的怀抱,把一群追风少年变成了背靠背的家人。“为了买这辆车,学长都消费降级了,那段时间经常光顾食堂的一元菜窗口。”赵渊宁笑着说道,“从济南车协到青岛车协,一脉相承的是我们的家文化。所谓的家文化,就是将志同道合、一起骑行的伙伴看作家人,以真心换真心。每个人都乐意为车队出一份力,就像学长一样,我觉得这是一种接力,对于车协越办越好的信念的接力。”家文化的根系,在接力的细枝末节中生长——人能将就,但热爱不能。

2024年4月14日自行车协会骑跑两项赛赛后合照

追风·2200公里向北的车辙

2023年的暑假,赵渊宁和车队的伙伴们一起踏上了远征之旅,他们从沈阳出发,途经大连,一路向北至哈尔滨,全程约2200公里——码表记录的数字里藏着他们最滚烫的夏天。

7月10日,军训刚结束,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赶往大连,正式拉开了远征的序幕。7月25日,他们骑行到达延边,开始了社会实践,深入探索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情况。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的远征之旅更加丰富多彩。沿途的风景固然美丽,但更让他们珍惜的是,有这样一群同龄的朋友相伴,一起游山玩水,感受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远征的路上,有欢笑也有艰辛。有一次,为了早点到达前站,大家冒着雨前行,结果快到目的地时,暴雨如注,雨滴打得眼睛都睁不开,水位甚至淹到了踏板。那一刻,赵渊宁想起了小时候故意踩水坑的自己,虽然成了落汤鸡,但心里却满是酣畅淋漓的快乐。最艰苦的时候,四五个大小伙子挤在一个不大的标间里,地铺都要争抢,但那种亲密无间的氛围,也让赵渊宁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023年7月22日远征队在吉林延边仙峰国家森林公园山顶合影

在远征途中,赵渊宁还遇到了许多好心人。路边开店的大爷帮他们装了十多分钟的后轮,旅店前台的阿姨以最高折扣将房间卖给他们。“车轮滚过的不仅是路,更是人间烟火,处处充满了温情。”赵渊宁感慨道。就这样,他们一路骑行,一路欢笑一路感动,最终于8月5日圆满结束了这次远征。

星火·永远在路上的浪漫

鳌山湾畔海浪翻涌,映照在滨海公园夜灯下的,是数十辆前行的单车。“路在脚下,路亦在前方。”这是车协宣传片中的一句话。宣传片中,一条笔直的道路、一辆自行车、飞速转动的车轮,逐渐超越镜头,一路向前,仿佛在诠释着车协代代相传的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于每一位车协人,骑行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了,更是一种态度,象征着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在骑行的过程中,不断收获友情,收获风景,收获在风雨中奋进的勇敢和快乐。”赵渊宁说。

2024年10月26日赵渊宁参加崂山爬坡赛

骑行赋予了赵渊宁的青春别样的意义,给他在山大的生活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伴随着这种谦卑认真的态度,车协的精神也将如同星火一般传承下去,“山大车协,永不止步”象征着每一位车协人独有的浪漫。

卸任会长、“退居二线”的那一天,赵渊宁抚摸着车架,忽然想起刚入学时在“百团大战”上对着骑行展台发呆的那个少年。海风穿过重重山峦,带着咸涩的祝福掠过码表,数字暂时定格在12000公里,而真正的征程,永远在下一个弯道。

【作者:崔钰璇 曲思蒙摄影:受访者提供来源:组织宣传统战部责任编辑:崔钰璇 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