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琳,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教授,获评山东大学2024年度“三八红旗手”,并作为代表之一在山东大学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表彰座谈会上发言,在发言中,她深情回顾了与山大的不解之缘,希望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教育家、科学家精神,敢闯敢创、攻坚突破,为山东大学“全面图强”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一起来看!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我们女性最重要、最自豪的日子——“三八国际妇女节”。能够作为“三八红旗手”的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女同胞们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们成长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座的各位女性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在这个汇聚“巾帼力量”的特殊节日里,我想向大家分享一下我与山大的不解之缘。我来自海洋研究院,研究领域是生物芯片,这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方向。之所以走上交叉学科的道路,这其中有运气、有偶然,更有一份永不放弃的坚持。1999年,我从我们山大今天对口支援的确山县的一个小山村,来到山大物理学院读书。2003年,我以全院第一的成绩保送到清华大学,从偏重理论的物理学科转向偏重应用的微电子学科。随后,又追随偶像爱因斯坦的足迹远赴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继续进行电子材料器件的相关研究。毕业后,我放弃了加州硅谷待遇丰厚的工作机会,前往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开启生物芯片的研究历程,立志运用微电子学科的技术手段解决生物医学面临的瓶颈问题。耶鲁大学的五年是我从电子学科转向医工交叉学科最艰辛的五年,经历了从自己舒适区跳出来的痛苦挣扎,但是越过山丘,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2016年,我结束10年留学生涯,怀着满腔热血回到母校,带着一颗纯粹的心去做一件专一的事,就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让生物芯片走在世界前列,让生物芯片不再像电子芯片那样被“卡脖子”。在学校领导和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聚焦高性能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在生命健康和海洋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用2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微纳生物传感芯片与系统开发的交叉研究平台,先后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10余项。
近几年,为了打破生物芯片基底的国外垄断,我带领团队夜以继日集中攻关,又开发出基于无机纳米材料的传感基底并实现了批量化制备,在性能上远远超过进口的同类产品,成本也降低为进口产品的1/100,基于该传感芯片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实现了千万级的技术转让,目前已经建成国内第一条微流控生物芯片全自动化生产线。团队开发的生物芯片在重大疾病早期筛查、新药开发、药效评估、细胞治疗等多个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各位老师,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奋进的新时代。伟大的时代期待我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我们携手并肩,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敢闯敢创、攻坚突破,为山东大学“全面图强”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