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山东大学法学院开展2024届赴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行业就业毕业生评选表彰工作,评选出15名基层就业先进个人。黄怡帆是其中一位,让我们跟随她的脚步,走进她基层奋斗的青春故事。

黄怡帆,广西柳州人,2024届法学本科毕业生,通过广西定向选调生考试招录到来宾市中级人民法院任法官助理,现于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桥巩村担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
针线穿梭,心系民情 步履丈量,点亮心灯
在基层工作中,“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仅是对政策落实的真实写照,更是基层工作者日常工作的生动体现。他们就像穿梭于政策中的细针,将上级政策与民众的期盼紧密缝合,虽肩扛重担,却心怀甘之如饴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初进村时,我的首要任务是遍访全村83户脱贫户和监测户。驻村第一书记骑着电动车,载着我穿梭在田野与村落之间。每到一户,我都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与需求。这些家庭中,有的因疾病陷入困境。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用坚韧与乐观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打动,也在和他们的交流当中,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乡村奉献的信念。
相比起在办公室写材料,我更愿意跟随村委干部们走到村里,亲身参与到乡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唯有深入了解情况,才能准确把握两家邻居间土地纠纷的症结,并与村委干部们化解矛盾,恢复邻里和睦;同样,也只有多在村里走走逛逛,才能发现哪处村道坑洼不平、哪条排水沟淤堵及哪条路的路灯缺失,为优化乡村环境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向。这样的亲身体验,不仅让我更直接地了解到乡村的实际需求,也为驻村工作队制定措施、解决难题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方向和参考。
国家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村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未止步。虽然桥巩村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一些先进的村落相比,我们在乡风文明、产业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服务的决心,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们带来一些改变。
在田野与村落间,我希望能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倾听每一声呼唤。“一个人只有选择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只有为人类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基层工作的每一天,我都在为这份幸福添砖加瓦。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我希望能与无数基层工作者一起,照亮乡村的未来,也点亮自己心中的那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