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的深情回望遇上诗歌的赤诚告白,10月25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诗意涌动——“2025海峡两岸诗歌大会”在此盛大启幕。国台办交流局二级巡视员马振杰、九州文化传播中心主任王振宇、《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帅领衔赴会,更有诗坛名家舒婷、诗歌评论家吴思敬坐镇,两岸120余位诗人、学者、期刊掌舵人跨越海峡相聚,以诗为语,共叙文脉乡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是这场盛会的精神底色。诗歌如灵动的纽带,将两岸心紧紧系在一起。”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帅在致辞中动情地说,山东大学以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重要回信精神为帆,既要延续百廿校史里的诗学薪火、滋养青年学子的人文情怀,更要以诗为桥,让两岸同胞在文脉共鸣中手拉手、心贴心,共护民族家园,共绘美好未来。
从《诗刊》到台湾《创世纪》诗社,从齐鲁大地到宝岛台湾,诗歌是两岸共通的“文化密码”。《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台湾《创世纪》诗社社长古月、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陈文东不约而同地感慨:AI浪潮席卷人文创作的当下,两岸诗坛更该“抱团取暖”——以诗对话,共探汉语诗歌的未来航向,让诗句成为连接过往与未来、牵起两岸梦想的“情感索道”。开幕式由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副校长李盛英主持,诗意在海风里缓缓流淌。
主旨报告环节堪称“思想的盛宴”,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孙基林执掌话筒,两岸学者轮番登台“论剑”。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深挖“百年新诗学案”,厦门城市大学陈仲义叩问“AI与诗歌主体性”,山东大学亚思明、《中文学刊》庄伟杰与中国台湾学者孟樊、杨小滨、李翠瑛、杨宗翰则围绕“两岸诗歌的地方性与世界性”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在诗行间碰撞,照亮了两岸诗学交流的新路径。
此次大会精心设置三大议题——“两岸诗歌写作与诗学研究”“AI时代的诗歌创作与批评”“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化与发展”,打破学科壁垒,让诗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双向奔赴”。这场由九州文化传播中心、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诗学高等研究中心及九州出版社承办的盛会,不仅是一次诗意的相聚,更是一股为两岸文化交流注入的滚烫力量,让中华诗魂在海峡两岸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文章转载自:《人民政协报》(2025年11月07日 第 8 版):https://rmzxb.183read.cc/#/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