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山大(青岛)解码AI时代“智慧法治”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6日 点击次数:

在司法实践的复杂场景中,许多难题仍待破解。比如,面对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如何实现高效精准的心理评估?处理海量法律文书时,法官、律师等司法工作者又该如何突破效率瓶颈?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山东大学智慧法治大数据研究中心,探寻答案。

面向对特殊群体心理客观评估和改造质量提升的迫切需求,经多年探索,中心研发出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心理评估系统及智能心理健康评估设备,以应对这一问题。

不同于人们印象里装置繁复的测试仪器,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台不太起眼的手提箱电脑。外形看似普通,内里却十分强大——毫米波雷达、可见光摄像头、智能手环、脑电带、眼动仪等装置同步集成、数据对齐、模态统一、特征融合,为评估提供生理数据基础;而搭载的多模态智能心理评估系统,则让这台移动终端能够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快捷的心理状态评估,即时给出测评人员当前的心理评测报告。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评估系统具备量表评估、数字人智能访谈、绘画评估、游戏评估、VR评估以及远程访谈六大评估范式,拥有文本语音大模型访谈、多模态智能心理评估、线上丰富心理知识库、一键连通心理咨询师四大核心功能。而在随后的演示中,记者注意到,以量表评估功能为例,受试者在终端上做测试题时,心率、呼吸、表情、眼动等生理数据都被实时捕捉,随后,多层次智能算法及心理咨询大模型对试题结果及生理数据进行统一分析,最终形成一份具备智能化评价、可视化解析、多维度透视的智能心理评测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不仅提供智能测评服务,还可实现在线心理访谈与放松训练,支持实时在线数字人心理沟通,并针对各类心理障碍提供针对性放松训练课程。目前,系统已成功向教育等领域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专业性。

面向法学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则是中心“智慧法治”的另一大科研成果——博天法律大模型。依托于海量高质量标注司法数据,博天法律大模型将大语言模型的先进能力与司法实践相结合,能够全面理解和准确应用法律知识。

具体说来,博天法律大模型训练所依托的数据集包含法律法规、裁判文书、司法案例、庭审记录、法律书籍、案例判决等多源数据,涵盖了不同法律领域、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资料,确保了模型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同时,模型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智能法律咨询、法律文书智能生成、法律法规智能辅助审查、企业法律风险评估等。

以模型搭载的司法文书智能分析系统为例,系统汇聚涵盖了1.4亿份司法裁判文书,以及350多万份法律法规文件,构建了完善的司法数据库和法律法规知识图谱,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司法智能分析和知识服务;法律法规智能辅助审查系统则以立法规范为依据,审查起草法规的内容及格式,可实现合宪合法审查以及风险点快速识别定位,此外,还支持在线起草文档智能版本管理、人工智能辅助审查等功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玉军教授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信息技术与司法业务的融合创新,以更前沿的大数据算法、更智能的人工智能模型,破解法治实践中的难点堵点,让每一项技术突破,都转化为法治建设的实效。”

https://www.guanhai.com.cn/p/399312.html

【作者:赵一婧摄影: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责任编辑:刘铭杰 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