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文化报】广西文场、福州伬艺、南昌清音、四川竹琴……平均21岁的他们都会唱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3日 点击次数:

5月9日晚,竹板的清脆韵律交织着交响的雄浑气势,拉开第四届大学生曲艺周的帷幕。山东省曲协副主席、青岛市曲协主席王雷与中国铁路文工团青年曲艺演员马卓思彤主持开幕式,刘兰芳、闫淑平、佟长江、李菁、金霏、陈曦、熊竹英、李涵、乌格德等曲艺名家新秀轮番登场,展现传统曲艺的深厚底蕴和创新发展的时代新声。

山大学子迟骋、田清文表演相声《叫卖图》

5月9日至11日,由中国曲协、山东省文联、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山东省曲协、青岛市文联承办,青岛市曲协协办的第四届大学生曲艺周在山东青岛举办。第四届大学生曲艺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开闭幕式、4场展演、小分队送欢笑演出和法律志愿服务讲堂。来自主办、承办、协办单位的领导嘉宾出席系列活动,与线上线下观众共赏曲艺精品、共谱青春华章。

第四届大学生曲艺周得到中国曲协各团体会员和全国高校的积极响应,共收到141个报送节目,节目质量和参演高校数量都较往届有了很大提升。经过遴选,40个优秀节目受邀参加展演。参演演员来自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平均年龄21岁。参演曲种既有观众熟悉的相声、快板、评书等曲艺形式,也有极具地域特色的广西文场、粤曲、福州伬艺、南昌清音、四川竹琴、山东快书、河南坠子等地方曲艺形式。

5月10日晚,4场展演分别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每场上演10个作品。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粟云海表示,将展演分散在不同学校同期举办,旨在扩大曲艺的覆盖面,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曲艺、喜爱曲艺,提升大学生曲艺周的品牌影响力。此外,为引导大学生提高创演水平,每场展演专门安排专家现场点评环节,邀请8位曲艺名家分别担任4场展演的点评嘉宾,从选题立意、创作打磨、舞台表演、配乐伴奏、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逐一指导、提供建设性意见,并登台示范表演,让大学生直观感受、学习曲艺名家的技艺与魅力。

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展演现场,中国曲协副主席、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闫淑平,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佟长江担任点评嘉宾,他们充分肯定大学生们的舞台表现,大学生举手投足之间或有青涩,但更见功夫与热爱、传承与创新。“这些节目各具特色,既有底蕴、又有朝气。大学生对曲艺的热爱令人感动,大学生曲艺周为他们搭建了舞台实践、展示交流的绝佳平台,祝福他们艺术上越来越进步、成熟,也祝愿大学生曲艺周越办越好。”闫淑平说。

大学生曲艺周的推动和滋养作用,参与者最有发言权。山东大学学子迟骋与搭档田清文表演相声《叫卖图》,赢得笑声与掌声。迟骋说,参加大学生曲艺周是一件辛苦而荣幸的事,很多次连夜修改台词、反复打磨表演,很多次在学业和热爱之间寻求平衡。“非常感谢青岛市曲协几位老师给予的悉心指导,让我们登上大学生曲艺周的舞台,和来自全国的年轻同仁同台交流、开阔眼界。”让迟骋印象深刻的,是与一位相声演员和一位快板书演员的交流。交换对曲艺的理解、分享对曲艺的热爱,对彼此来说都是难得的激励与切磋,也愈发坚定了学习表演、传承创新曲艺的责任与信心。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从首届大学生曲艺周展演开始,已经连续四届入选。从最初学生在老师助演下参演,到后来有能力独立表演;从个人表演单一曲种小型节目,到团队组合表演包含单弦、小品等多曲种的大型综合节目;从传统作品,到学校自编自导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与大思政教育紧密联系的新作品……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主任、中国曲协曲艺教育和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本届参演作品《鞭打芦花》导演张怡深感,每一届大学生曲艺周都有效推动了创作表演进步提升。“我想,北戏团队只是众多参演团队的一个缩影。参加大学生曲艺周,不仅在高规格平台上锻炼了大学生的基本功和综合表演能力,也有效推动了高校对曲艺学科建设的关注与实施,并提升了曲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拼搏精神。”张怡说,曲艺学科未来可期,大学生曲艺周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据了解,大学生曲艺周是全国唯一面向高校大学生群体举办的曲艺展演活动,深受大学生及广大年轻人欢迎。中国曲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黄群表示,中国曲协主办大学生曲艺周,在团结引领大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提升审美旨趣和艺术品格、促进校园美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借助大学生曲艺周平台,让曲艺更深更好地走进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推动曲艺守正创新、蓬勃发展、绽放时代光彩。

记者手记

第四届大学生曲艺周成功举办,40个由大学生担任主要演员的优秀节目既凸显曲艺的魅力,又展现青年学子的风采。

中国曲艺源远流长,饱含传统的积淀、历史的哺育、民间的智慧、泥土的芬芳。在不少人印象中,包括曲艺在内的传统艺术形式,总是带着一丝严肃和距离感,并非年轻人的“主场”,甚至部分从业者也对年轻人从事传统艺术的意愿和能力抱有疑问。大学生曲艺周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参演演员平均年龄仅21岁,大批“00后”带着热爱与坚持进入曲艺的世界,为传统艺术注入青春气息。

某一艺术形式尤其是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保护、绵延根脉,也离不开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离不开从业者的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也离不开广大观众的热情支持、包容关怀。推动传统艺术紧跟时代脚步,需要吸纳新的、年轻的从业者,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经历、趣味格调,不断丰富传统艺术的新风貌、新内涵。保障传统艺术不对当代社会生活失语,需要吸引新的、年轻的观众和爱好者,延续并培养欣赏习惯,让传统艺术在年轻人的话语场域、愿望清单中占据一席之地,“下游”的奔流不息更能促进“上游”的滔滔不绝。

自我封闭、“圈地自萌”无异于“自废武功”、画地为牢,推动古老曲艺拥抱青春力量,体现了曲艺行业、曲艺人的智慧、眼光和胸怀,这是真正为曲艺事业计深远。登上大学生曲艺周舞台的青年学子,将来未必都会成为职业曲艺演员。然而,不必喟叹,曲艺陪伴他们的青春岁月、成长之路,这份邂逅何其美妙、这份滋养何其珍贵。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当这群热爱曲艺的学生走向全国各地、走上各行各业,便也用曲艺的星光点亮了更加辽阔的夜空。

https://mp.weixin.qq.com/s/mBocqVXd7B5IZDTLyt07tw

【作者:罗群摄影:来源:中国文化报责任编辑:孙雅琪 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