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匈牙利佩奇大学教授彼得·海居(Peter Hajdu)应邀做客山东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作题为“乌托邦,反乌托邦,异托邦与科幻小说”专题讲座。山东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荣聘教授张志忠主持讲座,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萌羽及胡磊同学作现场翻译。本次讲座是山东大学“2025年全球友好学校交流周”的系列活动之一。
彼得·海居教授聚焦“乌托邦”的核心命题,由其起源开启话题,进而关注到19世纪乌托邦小说到20世纪反乌托邦小说再到当代科幻小说的流变,并由此探讨当代小说重建乌托邦世界的可能性。此外,彼得·海居教授重点讨论了科幻小说中有关赛博朋克、气候科幻等问题,延续了对乌托邦的当代思考。
在互动环节,彼得·海居教授围绕反乌托邦与敌托邦的本质差异、中国科幻的乌托邦贡献等方面和与会师生进行深入交流。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在场师生对于乌托邦文学谱系及科幻作品社会价值的理解,更开拓了师生们的国际学术视野。为提升校园国际化氛围做出积极影响。
讲座结束后,彼得·海居教授与人文艺术研究院的学者进行了座谈,双方就乌托邦理想与文学描述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谈中,双方讨论了202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作家拉斯洛的创作。人文艺术研究院的学者则介绍了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以及被称为“反乌托邦的乌托邦”作家阎连科的相关创作。
讲座由人文艺术研究院与青岛校区党工委学生工作部联合举办,全校五十余位师生参加本次讲座。
彼得·海居是国际重要比较文学期刊 Neohelicon的主编,研究领域涵盖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叙事学及古典语言学。曾任匈牙利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东欧及东南欧研究委员会成员、文学理论常设研究委员会成员、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执委会成员。代表作包括《是否存在过一种线性叙事——读成碎片化的传统叙事与读成线性化的碎裂的后殖民叙事》《在种族的边界:现代匈牙利作家米克沙特、克鲁迪、马莱小说中的斯拉维克人形象》等。自2020年以来,Hajdu 教授担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