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 · 正文

格微致知开讲丨上海交通大学唐鸿志教授应邀授课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3日 点击次数:

4月3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唐鸿志教授受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夏永振教授邀请,做客“格微致知—研究生创新特色课程”,作了题目为合成生物学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的报告,6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土壤、水体等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并对经济及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危害。微生物由于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及较强代谢能力,在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天然微生物存在研究周期长、定向性差、环境耐受性弱等问题,借助合成生物学手段对微生物进行设计与改造,将为实现国家生态全方位治理提供重要手段。本次讲座,唐鸿志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着重阐述了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特殊环境微生物底盘细胞进行设计与构建。微生物自然进化选择压力低,难以进行多环类及卤代类污染物的降解,合成生物学手段可以帮助微生物实现超自然进化,达到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通过改造优质底盘细胞、创制特殊功能元件、组装降解线路系统,可在极端生境中对多种环境污染物实现有效降解。

课程结尾,唐鸿志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热心解答,课程持续约两个小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唐鸿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曾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4)、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20)、“曙光学者”(2017)、“青年科技启明星”(2013)。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特殊环境微生物底盘细胞的设计与构建(2021YFA0909500)首席科学家。2008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微生物学专业。长期从事环境微生物和合成生物学研究,解析了环境有害物如尼古丁、六溴环十二烷等降解的分子和生化机理,提出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策略;引入合成生物学理念,在单细胞水平提高菌株抗逆性,在多细胞水平实现人工降解体系的构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刊物(Nature, Nat Commun, Cell Discov, The Innovation, Adv Sci, Mol Microbiol, Environ Microbiol, mBio, PLoS Genet, JBC, mLife, AEM等)发表论文60余篇,于2022年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6),2016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5)。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和普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委员,上海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等。

【作者:刘帆 路婷婷摄影:来源:微生物技术研究院责任编辑:徐晓雨 李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