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新闻聚焦 · 基层动态 · 正文

校区服务师生典型工作法 | 图书馆党支部:党建领航文化筑根基 资源聚力学科启新程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7日 点击次数:

为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服务主导型”校区机关建设目标,结合“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创建工作,机关各支部立足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举措,形成了一系列师生服务新路径与新模式。为促进经验共享,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现宣传展示一批机关支部服务师生典型工作法,激励青岛校区机关整体工作效能与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完善校区机关“一支部一特色”的服务生态,助力青岛校区改革先行区和一流大学“新引擎”建设。

青岛校区图书馆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拓展多元育人途径、构建特色资源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等举措,领航“书香校园”、服务“文化育人”,落实学校“学在山大、快乐成长”工作理念。打造“党建引领、资源聚力、服务增效”的工作格局,为校区文化建设和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支撑。

党建引领,巩固拓展文化育人职能

党支部以“文化传承、润心育人”为己任,推动图书馆成为校区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建设六间名人书房,每个书房对应一位与青岛有关的山大名人,学生们在书房里学习感受书房主人的思想情怀,更加深对山大历史与文化的了解。支部联合学生工作部党支部打造五间“润心书房”,分别以“音乐遐想”“正念体验”“书适阅读”“开心谐趣”“愈心工坊”为主题,让学生在温馨轻松的氛围中疗愈心灵,增强心理韧性。组建两支学生勤工助学团队,由党员馆员牵头指导,团队成员通过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实践,深化劳动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形成“学生参与管理-反馈读者需求-优化服务流程”的劳育机制,学生在劳动中明确个人的社会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资源聚力,构建特色文献保障体系

党支部立足校区院系学术发展需求,构建“需求驱动-资源整合-服务落地”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先后与诗学高等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资料室及学工部等部门合作,打造专业化、特色化文献资源矩阵。聚焦诗学研究领域,整合济青两校区诗学文献1.2万余册,构建涵盖 “诗学理论与批评、中国古典诗歌、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山大诗歌谱系、珍稀版本文献”六大板块的诗学馆,形成系统性资源保障体系。诗学馆是一个定位精准、资源丰富、体系完备、特色鲜明的专业文献库,不仅为诗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保障,更以“山大诗歌谱系”和“珍稀版本文献”为核心亮点,彰显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与学术收藏价值,对提升山东大学诗学研究的整体实力与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是连接古典诗学传统、现当代诗歌创作、国际诗学前沿与山大文脉的重要学术空间。

创新服务,打造学科支持生态体系

党支部以“服务师生、赋能学科”为导向,创新构建“课程教学-科研支持-学术评价”的全链条服务框架。支部党员带头开设《文献获取与利用十讲》《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举办春秋季信息素养专题讲座及定制化培训,课程内容紧跟数据库更新与学术研究前沿,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新的学术资源和工具。建立青岛校区学科资源动态保障机制,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再加工,实现信息资源定制化聚类,开展学科发展前沿与动态分析,确保为学院提供及时的学术支持。通过学术影响力评估、国际合作趋势分析等,为优化学术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加强数据和知识挖掘,构建跨学科知识图谱,系统梳理高被引学者数据集与期刊分区表等,开展全方位知识服务,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为职称评聘、学术评价提供精准数据支持。spacer.gif

安全筑基,提升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

技术赋能,构建安全智慧防护体系。运用电子巡更系统与RFID 定位技术,实时追踪安保人员巡查轨迹,确保馆内无死角防护,实现馆藏资源与空间环境的全时段安全监控。制度保障,完善安全管理架构。构建“预案 + 责任”双驱动管理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安全责任制,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链条,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地见效。服务增效,兼顾安全与便捷。馆内布设自助借还机、检索终端等自助设备,馆外设置智能取书柜、24小时自助图书馆,构建“馆内 + 馆外”“线上 + 线下”的全时空服务网络,既满足读者全天候借阅需求,又通过闸机与门禁系统实现身份核验,兼顾服务便捷性与资源安全性。

【作者:图书馆党支部摄影:来源:图书馆责任编辑:罗怡佳 王靖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