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服务主导型”校区机关建设目标,结合“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创建工作,机关各支部立足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举措,形成了一系列师生服务新路径与新模式。为促进经验共享,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现宣传展示一批机关支部服务师生典型工作法,激励青岛校区机关整体工作效能与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完善校区机关“一支部一特色”的服务生态,助力青岛校区改革先行区和一流大学“新引擎”建设。
基建处党支部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在“服务主导型”校区建设目标的指引下,深刻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锚定“师生需求为导向、支部保障为核心、党员攻坚为主线”的服务定位,致力于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基建处党支部紧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这一核心任务,将师生在教学、科研、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和强大的攻坚能力,切实提升基建服务的温度与精度,为师生营造更加优越的育人、治学、生活环境,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党建引领,打造“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强党建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基建处党支部致力于将党建工作与基建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政治根基。党支部将思想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此筑牢政治根基,确保党支部和党员在政治立场、思想观念、行动实践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此基础上,党支部将业务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将业务痛点转化为党建课题,以党建的强大动力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了基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有力支撑。创新服务模式,激活党员效能。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党支部积极创建“党员先锋队”和“党员示范岗”,将业务工作中的难点、痛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敢啃硬骨头、敢于攻坚克难的优势作用,推动实现“党建+业务”同向发力,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抓共赢。在日常工作中,党支部聚焦校园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建党员攻坚队,由党支部书记靠前指挥,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成功破解了多项制约学校发展的基建难题,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相互促进。
深入师生一线,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基建处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和师生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建保障和优质的服务支撑,精准对接需求,细化设计方案。党支部深入调研二期基本建设项目等师生关切的重点项目,切实解决师生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党支部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与政府单位、学校各管理部门及使用单位沟通协调,细化设计工作,及时与设计院沟通,落实学校要求,传达学校意志,有力推进新建项目进展。截至目前,党支部组织设计人员进行了数十余次现场对接,通过“一对一”服务以及线上视频会议,精准、高效地推进建筑设计及实验室工艺等专项设计,优化科研办公区平面功能布局。聚焦难点痛点,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为高质量推进工程技术研究院D区项目建设工作,保证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党支部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数次深度调研论证动物房建设可行性,并召开专家评审会。同时,与生命学院老师多次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院使用需求,切实从师生的立场查找、解决师生现实问题。例如,考虑到校区临近海边,环境湿度大,在设计中改进防霉防潮做法,增设抗菌树脂墙裙,避免出现墙体受潮发霉问题;针对实验设施等占用公共空间(如走廊)的现状,通过优化实验室与公共空间的面积占比,增加实验室可利用面积,提高实验室空间利用率,为师生提供充足、舒适、安全的科研实验环境。攻坚克难促发展,服务师生显担当。在解决如建筑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规范等具体问题上,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符合国家标准和学校要求,为师生创造了安全可靠、功能完善的校园设施。工作的有效推进,是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核心驱动力,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赢得了师生的认可。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项目管理效能
为确保各项基建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基建处党支部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提升项目管理效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四强”工作法,夯实工作基础。党支部围绕“强化思想党建引领、强化工作职责、强化项目统筹、强化责任担当”四个方面,构建了“四强”工作法,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实施“双线并行”工作法,应对突发情况。党支部在项目推进中,实施“双线并行”工作法:一方面,严格执行既定时间节点,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预留合理弹性空间,建立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进度偏差提前研判、及时纠偏。通过动态跟踪、实时调整的项目进度管理,实现了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精准把控,确保每个建设项目按时保质完成。构建“四方联动”协调机制,提升协同效率。针对校园建设项目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的特点,党支部创新建立“四方联动”协调机制,统筹政府部门审批流程、校内职能部门管理要求、使用单位功能需求和参建单位实施计划。通过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建立专项工作群等方式,确保信息对称、步调一致,有效提升了协调沟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