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新闻聚焦 · 基层动态 · 正文

校区机关服务师生典型工作法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党支部:擎旗铸魂厚植学科优势 红色引擎领航一流征程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4日 点击次数:

为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服务主导型”校区机关建设目标,结合“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创建工作,机关各支部立足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举措,形成了一系列师生服务新路径与新模式。为促进经验共享,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现宣传展示一批机关支部服务师生典型工作法,激励青岛校区机关整体工作效能与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完善校区机关“一支部一特色”的服务生态,助力青岛校区改革先行区和一流大学“新引擎”建设。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论述,锚定“国之大者”,笃行“党建红引领学科强、服务链贯通育人链”的工作理念,着力激发党员在学科攻坚与育人改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办公室紧扣交叉学科发展痛点,着力破解资源整合、政策适配、导师能力、管理流程等关键梗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聚合优势资源、激发创新动能,切实将组织优势、制度优势高效转化为驱动学科跃升、提升育人质效的“红色引擎”,为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破界融合,点燃交叉学科强引擎

聚焦痛点,服务学科交叉瓶颈突破。针对传统学科壁垒导致的资源分散与协同不畅等制约学科前沿突破的问题,办公室以“破界融合”为导向,深耕“智慧国家治理”“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前沿交叉方向,系统服务交叉学科生态构建。锚定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与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整合信息学科群优势资源,主动服务跨机构协作,最终服务推动“智慧海洋”学科交叉分中心成功获批山东大学学科交叉中心分中心。聚焦关键领域,积极服务“海洋微生物暗物质智能挖掘与利用”“海洋复杂系统智能可视计算”等交叉导师团队的形成与发展,聚力攻关海洋智能传感器、海洋环境大数据分析、深海装备自主控制等核心技术。创设载体,服务交叉学术氛围营造与能力提升。为营造浓厚交叉创新氛围、服务师生跨领域学习交流需求,持续举办了6期“学科交叉创新论坛”,特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领域专家学者进行跨学科学术研讨,校区师生累计超过1000人次参与交流。同时,结合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科技攻关方向,组织党员与骨干师生赴中国海军博物馆、一战遗址博物馆、国家深海基地开展红色研学,在沉浸式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和科技报国志向,服务于激发使命担当和创新能力的内生动力。工作有力支撑了校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相继跻身ESI全球前1‰,服务国家战略的学科根基更加坚实。

聚势赋能,攻坚产教融合育英才

精准对接,服务区域发展资源引入。聚焦提升校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与研究生实践平台需求,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办公室主动靠前服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及创新转化管理专业,精心组织协调,全程服务青岛市产教融合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成功助推四学科专业入选市级重点培育名单,并服务争取到16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搭建平台,服务研究生创新成果转化与能力展示。为加快推进校区产教融合,成功策划并举办青岛校区首届“研究生科研创新与成果应用大赛”。大赛吸引了涵盖海洋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100余项高水平成果参评,特邀青岛市教育局、科技局领导莅临指导并获高度赞誉。活动吸引校区师生2000余人次观摩,有效搭建了服务于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和成果应用孵化的交流展示平台,构建起“以赛促创、以创促产”的融合新生态。协同推进,服务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落地。围绕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亟需的高水平实践资源与校企协同机制问题,办公室积极服务青岛校区筹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分支机构建设。服务于校企深度协同,大力推动头部央企需求对接、行业导师选聘、实践基地建设与特色课程开发。高效协同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计算机学院等单位,确保首批31名卓越工程师研究生迎新与培养体系顺畅运行,全面落实“校企双主体、双导师”机制,实现100%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有效服务了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百川汇流,多维创新生源提质新机制

数据驱动,服务生源结构与质量精准研判优化。着眼于提升研究生生源整体竞争力与优化结构问题,办公室构建数据驱动的生源质量诊断服务体系。系统梳理各招生单位近三年生源数据,深入剖析生源构成、质量波动与发展空间,形成《研究生招生质量动态分析报告》。报告聚焦交叉学科生源拓展等关键点,提出了加强“本硕博贯通”等服务于院系精准优化的策略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多维施策,服务优质生源精准招录与认同培育。为有效提升校区学术声誉和育人环境吸引力,精准服务于优秀生源信息获取和深度沟通需求。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矩阵,年均举办招生现场咨询会20余场、线上直播咨询会10余场,第一时间解答考生关切。主动“走出去”,深入沈阳、西安等教育高地及20余所“双一流”高校开展宣讲,有效拓展优质生源渠道。连续11期成功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精心服务营员进行学术体验、科研实训和导师深度交流,显著增强校区吸引力与学子认同感。通过系列精细化服务举措,校区推免生接收规模与质量实现稳步提升,生源结构持续优化,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更高质量的生源基础。

【作者: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党支部摄影:来源: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党支部责任编辑:王靖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