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服务主导型”校区机关建设目标,结合“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创建工作,机关各支部立足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举措,形成了一系列师生服务新路径与新模式。为促进经验共享,发挥示范引领效应,现宣传展示一批机关支部服务师生典型工作法,激励青岛校区机关整体工作效能与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完善校区机关“一支部一特色”的服务生态,助力青岛校区改革先行区和一流大学“新引擎”建设。
组织宣传统战部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秉持服务师生的理念,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师生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校区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重一线调研,精准洞察师生需求
通过校区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及走访调研,深入剖析师生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例如:新闻宣传工作机制不健全,各单位重视程度参差不齐,重要新闻线索未能及时与校区、学校宣传部门联动,宣传效果欠佳;宣传思想文化品牌缺失,各单位工作缺乏独特定位与鲜明特色,难以形成强大的品牌传播力等。本学期,党支部成员主动走进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等单位,积极对接各单位重点选题,深入了解教学科研单位特色亮点及宣传需求,协助学院撰写了《山东大学“智慧算法”守护城市金融安全清退高风险资金逾10亿元》《山东大学:用科技之光守护每一片绿水青山》等新闻稿件,并在校外媒体进行推广传播,有力传播山大故事,彰显学科特色。

筑融合矩阵,打造融媒宣传新引擎
机制革新,创新新闻宣传模式。顺应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宣传新趋势,以融媒体中心为依托,整合校区宣传资源,形成了以“端”为枢纽,“策、采、编、发、评”全链条一体化运作模式,校区网站各栏目年均累计发布稿件2000余篇,企业微信发布文章140余篇,校区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120余篇,视频号发布视频40余部。队伍赋能,提升宣传工作硬实力。邀请新闻传播领域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实战演练、座谈研讨等方式,围绕人物报道、选题策划、新媒体运营、摄影摄像技巧、舆情应对处置等内容,面向校区宣传工作队伍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理论与实务培训。组织融媒体中心学生宣传骨干赴青岛电视台实习实践,拓宽视野、增长本领,多措并举提升宣传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外联拓展,构建媒体合作新生态。设立省市主流媒体校园融媒通讯社、记者站,强化校媒合作。本学期,已在《中国科学报》《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发表稿件40余篇。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举办“总台IP进校园·电影特辑”活动,不断扩大朋友圈、影响力。

树精品标杆,展现校区良好形象
聚焦人物,讲好山大动人故事。累计报道校区各领域典型人物百余篇,出版《星耀山海—山东大学(青岛)人物报道选编》,并与地方主流媒体合作打造人物报道样板栏目,播出多期专题访谈。宣介校区,塑造北方最美校园。“青岛校区的傍晚,如果你也刚好抬头看”“浪漫春日,邂逅青岛校区绝美花海”等公众号推文,《春光正好》等风光短视频刷屏朋友圈。“花海预告!山大青岛校区送你一场海边的春和景明”等推文得到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推介,提升校区的美誉度。服务地方,彰显强校兴国担当。在青岛日报等主流媒体,推介校区科普教育基地,做好重大活动宣传,推动山大与青岛深度融合,展现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厚文化底蕴,涵养师生精神家园
鳌山讲坛,滋养师生人文素养。邀请著名艺术家刘兰芳、诗人欧阳江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文兴等校内外名家做客“鳌山讲坛”高端思想文化论坛,举办讲座近50场,涵养校区师生人文自然情操。传承校史,赓续百廿文化血脉。以青岛办学期间的历史名人、学者大师姓名及代表作命名校区楼宇、书院、景观,落成大师塑像,组织纪念活动。策划启动首届山东大学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化创造力,促进校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挖掘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立曹春生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将于博物馆落成曹春生雕塑艺术馆,着手启动曹春生雕塑园调研规划设计(童第周雕塑),有力弘扬山大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