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举办了“‘奋进新征程’环资审判讲坛”2025年新年首讲。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院长高振会、教授段海燕作为特邀嘉宾分别以《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实务》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方法及案例解析》为主题,为全国四级法院的法官进行了专业讲座,讲坛由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吴兆祥主持。

高振会在讲座中结合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对社会普遍认为的“鉴定难,鉴定时间长”的问题以及“鉴定贵”的误区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谈到,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诉讼对证据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性要求,亟需制定专门的司法鉴定技术标准,以填补技术空白。他提出,这些标准不仅应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还应成为法庭审理生态环境案件时能够直接适用的工具,为司法裁判提供明确、可靠的依据。在讲座中,高振会分享了六个典型案例,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他对案件鉴定中技术选择的合理性和判定标准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优化鉴定流程、加快制订司法鉴定专用标准的具体建议。

段海燕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的基本方法入手,系统阐述了关键鉴定技术的原理及适用场景。在讲解过程中,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价值计算的不同方法及注意事项,尤其对各方法适用的边界条件及司法实践中的特殊情境进行了深入解读。段海燕引用了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生动详实的数据和科学分析,展示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如何为法院判决提供有力支撑。

讲座结束后,吴兆祥对两位嘉宾的精彩讲解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讲座中引用的典型案例和实务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充分展现了生态环境司法鉴定领域的专业深度和实践广度,不仅填补了许多法官在生态环境案件处理中的知识空白,更开拓了法官们在审判实践中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