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首页 · 新闻聚焦 · 基层动态 · 正文

青岛校区开展“跟着节气去劳动”劳动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5日 点击次数:

新时代的高校劳动教育如何破题?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深化改革创新,以“做加法”的方式为劳动教育赋能。校区依托校内大学生实验农场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SDU“劳动+”系列活动,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宝贵遗产,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自2024年秋季学期以来,校区将劳动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在节气时令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劳动热情和技能。

9月22日,适逢秋分节气和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校区师生四十余人前往青岛小峨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展“跟着节气去劳动”秋分劳动实践活动。在秋分劳动中弘扬劳动精神,分享丰收喜悦,感受乡村振兴图景。

秋分是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繁忙时节,金秋时节的青岛小峨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里粮食丰收,果园飘香。劳育导师徐兆乐与师生一起探讨秋分节气的季节特征和传统习俗,讲解秋分时节的农事活动。活动中,农业技术人员为同学们介绍了崂山绿茶、花生、苹果和葡萄的生长习性、种植方法以及采摘技巧。同学们积极与技术人员互动,体验农作物和水果的采摘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体验收获的喜悦,品味果实的甜美。

10月11日,在重阳佳节和寒露时节之际,校区师生跟随节气脚步走进青岛明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和茶园,开展寒露劳动实践活动。

“露水先白而后寒。”寒露时节,少雨干燥,昼夜温差较大,多肉植物也迎来了上色变美的时刻。在公司负责人曲方阔的带领下,师生走进多肉种植园,观赏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养护技巧。活动中,曲方阔向同学们科普了景天类、番杏类、水泡类等不同多肉植株的鉴别方法,讲述了多肉在净化室内空气、陶冶情操、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诸多益处,鼓励同学们通过亲自培育多肉植株感受乐趣。随后,同学们走进茶园,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茶叶采摘,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巧,以劳育智,以美润心。

文化遗产研究院2024硕士研究生周杰说:“秋分时节,我参与了校区组织的‘跟着节气去劳动’实践活动,在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我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并了解了崂山绿茶、花生、苹果和葡萄的生长习性、种植方法以及采摘技巧,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体验采摘过程。在劳动过程中,深切感悟劳动之美,感受付出与收获的喜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本科生李广飞说:“寒露时节,我跟随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在多肉园中,多肉植物舒展着生命的姿态,透露着生机勃勃的活力。在专业老师的介绍下,我对多肉植物的生长习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适应能力的强大,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畏。”

“跟着节气去劳动”是青岛校区打造高质量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校区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突出实践性,通过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更多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广阔的劳动田野中。以浸润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引导学生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促进五育并举,让学生在劳动中“学在山大,快乐成长”。

【作者:王孪琪 谭越摄影:王孪琪 谭越来源:党工委学生工作部责任编辑:梁雅淇 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