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海洋考古微专业课程教学,山东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近期组织了海洋考古现场潜水教学课程。本次课程由山东大学姜波教授和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心梁国庆研究员领衔,特邀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院等单位的一线水下考古专家共同参与指导。来自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和其他各学院的15名本科生研究生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培训课程。

课程合影
初级潜水是山东大学海洋考古微专业九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核心课程之一。本次现场教学活动,特邀梁国庆、陈浩、周强、杨小博、魏超、薛广平等多位国家一线水下考古队员参与,现场进行一对一潜水培训。通过现场教学,学员初步了解了考古潜水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学习了有关潜水装备、潜水技巧和潜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并体验了平静水域的潜水活动。参与现场教学活动的全部学员均顺利完成了预定课程任务。在青岛期间,学员们还参观了青岛校区博物馆、文化遗产研究院图书资料室及海洋考古研究中心。

讲解装备

指导学员穿戴潜水装备

学员准备下水训练

教练与学员一对一指导训练

梁国庆教练讲解潜水技巧

水下潜水技巧训练
参与此次现场教学的学生受益匪浅。他们表示,不仅掌握了潜水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海洋考古所要求的认真细致与团队协作精神。这次宝贵的经历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2024级本科生史知来说:“这次潜水课让我亲身体验了水下考古的魅力,从‘纸上谈兵’到亲身实践,收获很大。作为一名人类学学生,我期待未来的研究能超越沉船与器物本身,更多地去解读古代航海者的生计方式、社会组织以及跨海文化交流所形成的海洋性,从而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补上那片蔚蓝的、充满动态联系的拼图。”
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学2024级硕士研究生葛祥宏说:“在本次现场教学活动中,姜波教授和各位一线水下考古专家的务实、细致、耐心、严谨深深触动了我,作为海洋考古方向的学生,我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拓宽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研究视野,推动考古事业的进步。”
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滕祺说:“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海洋考古是一门需要极致‘协作’与‘严谨’的学问。个人的技能是点亮的星光,而团队的支撑与保障,才是托起这片星光的浩瀚夜空。我很骄傲,能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守护那沉睡在蔚蓝之下的文明密码。”
此次潜水教学是山东大学海洋考古中心举办的第二次海洋考古潜水教学活动。现场教学工作在山东大学体育馆组织实施,高标准的游泳馆和全套新式潜水装备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山东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将继续优化课程体系与潜水培训方案,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考古学科,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事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