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有效服务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4月10日下午,“唯才唯青岛·惠才赋能”活动第18期暨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绿色能源产业高校成果专场对接活动在青岛人才赋能中心成功举办。活动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山东大学(青岛)等驻青高校联合主办。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常红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委书记吴强明,中国海洋大学常务副书记张静,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邢占军,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大川,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凯,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姜林,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孙云潭,青岛市教育局总督学王元泳出席活动。

常红军在致辞中表示,“唯才唯青岛·惠才赋能”系列活动是市委人才办为人才、企业和投资机构搭建的供需对接平台,通过小型化、专场化、常态化的方式,整合各类要素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和“4+2+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开展更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活动,让人才的科研成果充分赋能产业发展,更好服务青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邢占军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重要使命,在绿色能源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底蕴与卓越的科研实力,在新能源材料研发等前沿领域取得了诸多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希望携手各在青高校,与地方企业开展更多务实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未来,山东大学也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发展路径,深度融入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


在人才科研成果路演环节,山东大学(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6家高校院所的8位专家人才分享科研技术成果。在每项人才成果路演展示后,开展灵活对接、面对面问答,务求实效。绿色能源产业领域企业代表和市场投融资机构代表踊跃就技术实现路径、研发生产成本、投入产出周期、行业痛点、竞争优势、场景应用、市场规模等进行提问和深入探讨,并提出产业化合作的意向和建议。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力推动了青岛市知识创新、人才培育、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为实现一体化推进发挥了关键作用。下一步,各政府单位和山东大学等驻青高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企业、投融资机构协同机制,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以人才成果赋能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山东大学(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有关负责同志,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负责同志、人才代表,相关园区、企业代表,创投风投等市场赋能机构代表近百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