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首页 · 新闻聚焦 · 校区要闻 · 正文

迟德强获青岛市2024年度优秀仲裁员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6日 点击次数:

近日,山东大学法学院迟德强副教授荣获青岛市2024年度优秀仲裁员。

微信图片_20250406204804.png

迟德强,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兼任青岛市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青岛仲裁委国际贸易仲裁院副院长,济南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青岛、济南等仲裁机构仲裁员,青岛国际商事法庭首批特聘专家等,先后荣获青仲2022年度、2023年度“十佳仲裁员”称号。

迟德强热爱仲裁事业,积极宣传推介仲裁制度,先后为胶州市委理论学习组、市南区涉外律师青训营、上合示范区、济南市政府、济南起步区、重庆石柱政法委、广东高州市政法委等单位作专题讲座,宣传仲裁优势。迟德强严格遵守仲裁员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认真履行仲裁员职责,秉承“依法、公正、高效、亲和”理念,在2024年度共办结案件50余件,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积极参加仲裁委组织的各种活动,为青岛仲裁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个人感悟:

2024年是青岛仲裁委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伴随着青仲的快速发展,我有机会参与到更多案件的审理。2024全年,我严格遵守仲裁员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认真履行仲裁员职责,秉承“依法、公正、亲和、高效”的理念,作为首席和独任仲裁员,共办结案件50余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除仲裁案件外,我积极宣传推介仲裁制度,先后为山东省司法厅、山东省律协、山东省电视台、胶州市委理论学习组、市南区涉外律师青训营、上合示范区、市南区律协、济南市政府、广东高州市政法委等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做专题讲座20余次,这些培训班经常有很多企业参加,通过讲座宣传仲裁优势,突出仲裁在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了解仲裁、认识仲裁、选择仲裁;我还积极参加仲裁委组织的各种活动,为青岛仲裁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仲裁员:

第一,要保持公正中立。保持公正中立的立场是作为仲裁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仲裁法》施予仲裁员的最基本的法律要求。必须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千万不能触碰底线、逾越红线,否则就可能酿成大错。失去了公正中立的立场,无论裁决书写得多好,都不可能做出公正的裁决,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最终也会危及仲裁机构的公信力。所以必须将公正中立时刻铭记在心,不断提醒警示自己。在仲裁实践中,遇到可能对仲裁员的中立和独立性产生合理怀疑的情形,一定要主动披露;遇到与案件或当事人及代理人有利益冲突的,坚决主动退出案件的审理。此外,在仲裁程序中,必须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真正做到不偏不倚,给予双方当事人同等机会充分陈述案件。

第二,要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驾驭案件的能力。对于仲裁员而言,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外,还要具备作为专家的专业能力,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仲裁所应具有的专家办案优势。仲裁员不仅要精通仲裁程序规则,还要精通实体法规则。对不同领域的仲裁员的要求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对于从事涉外仲裁的仲裁员,不仅要懂中国国内法规则,还要通晓国际法规则以及外国法,例如当事人可能在合同中选择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或选择适用某一外国法甚至外国某一州(如纽约州)的法律等,另外还得精通外语。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快法治化进程,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完善,制定颁布了包括《民法典》《外商投资法》等在内的许多新法律,还修改了包括《公司法》等在内的许多旧法律,最高人民法院也相继制定了众多的司法解释,这都需要仲裁员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体系,不断充实自己的法律工具箱。此外,仲裁员要特别重视研究能力的提升,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份好的仲裁裁决,不仅要认定事实准确、适用法律正确,还要释法说理充分,给出之所以做出如此裁决的充分理由,才能让当事人服判息诉。综上,仲裁员职业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才能在仲裁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三,要勤勉尽责。一是要做好庭前准备,提前熟悉案情,梳理案件争议焦点,撰写审理大纲,这样才能在审理中有针对性地提问,不至于因遗漏关键问题而导致多次庭审。二是对于庭审后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调解的案件,仲裁员要及时撰写裁决书,千万不能久拖不决。这一方面是审限的要求,另一方面久拖不决也会使仲裁所具有的高效优势无法得以体现。三是无论大案小案都要同等对待,一视同仁;尤其是对于标的额较小的案子,在仲裁中更容易被忽视,因此更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案子虽小,“五脏”俱全,甚至有时候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可能更激烈,因此在裁决这类案件时同样需要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以达到释法说理充分。

【作者:李洪福摄影:来源:青岛仲裁责任编辑:陈兴宇 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