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首页 · 新闻聚焦 · 校区要闻 · 正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受邀做客“观澜大讲堂”作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8日 点击次数:

1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教授应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汤亚杰教授邀请做客“观澜大讲堂”,作了题为“DNA硫修饰机理突破赋能合成生物学系统创新”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吸引了国重室及生命学院百余名师生踊跃参与。报告由汤亚杰主持。

报告期间,邓子新简单回顾了DNA硫修饰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其团队近年来在DNA硫修饰机理突破赋能合成生物学系统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作为细菌中广泛存在的DNA修饰现象,DNA的硫修饰具有DNA双链和单链两种模式,构成一种新的细菌防御系统,提高细菌的免疫防御能力,为未来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单链DNA硫修饰系统(Ssp防御系统),研究团队成功构建具有更强抗噬菌体污染的大肠杆菌底盘细胞,推动了这一系统的工业化应用。目前这种DNA修饰系统还用于基因编辑工具、病原微生物基因检测和含硫核苷药物的研发。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师生针对基于DNA硫修饰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脱靶问题、基因编辑系统的构建过程、噬菌体逃避硫修饰防御等问题向邓子新进行提问和请教。邓子新深入地解释了相关科学问题,并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基于硫修饰的可能的研究生长点。

报告最后,邓子新谈到了科学的本质是不停的探索。基于DNA硫修饰这种从0到1的创新性的发现,以及持续研究实现从1到n甚至到10n的过程,引发广大师生对科研学习生活的深度思考。邓子新以自身的科研经历激励广大师生在自己的研究中勇于创新,探索未知领域,在自己的科研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此次报告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宝贵的科研经验,并启发了更多关于DNA修饰与生物防御的思考,推动了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于英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英国John Innes 研究中心进行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现担任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全球工业微生物学会 (GIM) 主席。

邓子新院士长期从事微生物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DNA复制调控、限制和修饰系统、微生物代谢途径、代谢工程及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化学、非天然抗生素药物创新的基因工程等。在DNA核糖骨架上首次发现了硫的修饰,并系统地研究了DNA硫修饰发生的生物化学机理和生物学意义,在国际上开创了表观遗传学一个崭新的分支领域。邓子新院士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和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瑞典国王Baudiouin奖” 和俄罗斯国家工程院金质勋章等。相继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科技领军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贡献的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工作者、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等。

【作者:高文琦摄影:侯煜来源:微生物技术研究院责任编辑:刘施邑 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