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要闻

首页 · 新闻聚焦 · 校区要闻 · 正文

首届全国微生物学暨微生物技术前沿论坛在西藏举行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8日 点击次数:

10月12日-15日,“第一届全国微生物学暨微生物技术前沿论坛——微生物组与人工合成菌群”会议在西藏林芝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西藏研究院、西藏农牧学院联合承办。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李越中,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周宁一,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副校长、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盛英,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组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宏伟、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委会主任委员阮志勇,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十余位领域顶尖学者和茅台集团等重点企业领导出席会议。

大会.jpg

LT168912专家研讨.JPG

会议开幕式由李盛英主持。李越中,西藏农牧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邢震,山东大学西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玉生先后致辞。

主持人.JPG

李越中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以“微生物组与人工合成菌群”为主题,汇聚了领域内权威专家学者,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凝练我国在该领域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为微生物组与人工合成菌群研究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开幕式发言1.JPG

邢震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西藏农牧学院的发展历程、建筑设施、机构设置、师资团队、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等方面的情况,并表示本次会议是我国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技术领域的一次盛会,期待以此为契机与各位专家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和交流。

开幕式发言2.JPG

张玉生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大学西藏研究院建设情况和西藏的优势特色,希望各位专家常来西藏,加强合作交流,尽享学术盛宴。

刘双江.JPG

山东大学刘双江教授首先以“合成微生物组(菌群)——未来的现实和设想”为题,从合成微生物组、合成菌群、人工菌群,微生物组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合成微生物组研究和应用的策略、研发条件等三个方面作引导报告。

下午.jpg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袁其朋、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蒋建东、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教授刘宏伟,分别以“稳定自调控培养系统的构建及应用”“污染土壤微生物高效修复菌群:从认识到改造”“微生物组与协同健康—微生物组与人工合成菌群技术多场景应用”为题作主旨报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晨虹、山东大学教授高翔、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戴卓君分别以“精准调控肠道菌群改善代谢性疾病”“泛素同源蛋白-调控肠道拟杆菌组成的新策略 ”“基于生物群落的活体材料构建”为题作青年报告,详细介绍工业、农业、医养健康等领域微生物组与人工合成菌群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思考。

专家研讨环节,参会专家围绕“微生物组与人工合成菌群”主题依次交流发言,从研究机制、科学发现规律、跨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基础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详细讨论新形势、新范式下,微生物组与人工合成菌群的设计和构建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场景,深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未来挑战。

西藏农牧学院专题报告环节,李盛英、中山大学教授左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周宁一、山东大学研究员刘畅、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义华分别以“塑料生物降解——新资源、新机遇”“肠道病毒组与消化道健康”“微生物分解代谢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及其背后的故事”“肠道微生物培养组学与肠源新功能菌发掘”“庚糖类活性分子研究”作学术报告,分享微生物相关领域最新科研进展,西藏农牧学院12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

本次会议是首届全国微生物学暨微生物技术前沿论坛,凝练和提出了我国在聚焦微生物组与人工合成菌群研究领域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及重点研究方向,并提出多项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有力促进了我国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参会专家还实地调研了西藏农牧学院和林芝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作者:侯煜 王亚摄影:西藏农牧学院宣传部来源:微生物技术研究院责任编辑:赵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