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排行
学术动态

“俄苏文学与近代以来的东亚思想和政治”学术沙龙举办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5日    点击次数:

12月9日下午,由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俄苏文学与近代以来的东亚思想和政治”学术沙龙举办。本次沙龙由亚太所所长杨鲁慧教授,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马风书教授、副主任黄登学教授担任引言人,各研究中心教师参与讨论。

亚太研究所副所长钟诚副教授主持沙龙,简单介绍了举办本次沙龙的目的与内容。目前国别区域研究需要加强基础性理论的探索,而跨学科视角尤其是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视角有益于生发出好的原创性理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近代东亚的思想和政治受俄苏文学的影响颇深,以此为题进行研讨漫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寻找具体研究议题。

活动中,与会师生从多维度、多视角出发阐释己见,讨论过程融洽而热烈。杨鲁慧提出俄苏文学对中国几代人有深远影响,且在中国有其成长发展普及的基础与条件。马风书强调了俄罗斯的兼性文化所孕育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并总结俄罗斯文化有着眼于对世界命运的关怀、追求真理、着眼于鞭笞社会黑暗三个特点,同时补充说明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伤感和激情的内在张力。黄登学和大家讨论了俄罗斯混合型文化的问题,并谈到,传统村社制度和东正教的聚合性使俄罗斯文明具有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特点。

在研讨中,杨鲁慧提出了几个问题: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潜移默化影响着苏联政治经济制度,且已成为国民性的一部分,为何在上世纪90年代初骤然遭遇挫折,又在如今有威权主义政治体制的回归?另外,苏俄文学与东亚的关系在人文交流领域是单向的还是互动的关系过程?钟诚则以鲁迅作品在俄国译介的例子说明中国文化的反向输入,并展开有关俄日历史渊源的探讨;马风书表示,集体主义、权威主义、国民性一直以来是俄罗斯的三根支柱,另外俄罗斯文化习惯用激进取代改良,具有强烈的反抗底色;黄登学也认为,俄罗斯不推崇渐进风格,反而是历史上形成的激进文化意识形态一直在起作用。

青年学者们也在研讨中积极发言。杨春林从政治视角出发,点出俄罗斯市民社会的长期缺失对俄罗斯文学二元对立属性的形成与俄罗斯民族性的塑造有深远影响;展妍男从艺术性、政治学、社会学三个方面探讨俄苏文学对东亚地区的影响;赵玙佳就严肃文学与大众文学随时代异变的划分标准发表看法;黄栋则谈及自己对跨学科研究的思考,并探讨了俄罗斯文学的主体性对东亚的发展取向是否有影响;程小花从自己研究的韩国民间文学领域出发进行拓展,重点谈及韩国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形成的特殊民族情结在文学作品中的展示。

此次学术沙龙集合了不同知识结构与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大家从多角度发表各自学术领域内针对议题的见解,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思维碰撞为参会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 作者:王一丹   摄影:朱凤懿    来源: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韩若彤 金羽佳 丁璇    】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