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排行
榜样人物

岁月留声 火炬传承|青岛校区原党工委副书记郭邦礼专访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9日    点击次数:

郭邦礼,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后留校任教;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科社与共运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曾任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化学与化工学院辅导员;2004年调任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先后任学生工作处处长、合作发展规划处处长;2013年调至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任建设指挥部综合处负责人,参与青岛校区的设计、建设工作;2016年起任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

1985年求学山大,2023年光荣退休,从风华正茂到鬓角飞霜,从翩翩少年到年近花甲,郭邦礼亲历了山东大学三十八载岁月变迁,也见证了自己三十八载美好年华。作为一名“老山大人”,他信仰如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管理服务工作,凝练山大文化;他不忘初心,以求实精神和严谨态度,勇挑育人重担;他以身示范,秉持高尚师德,培育青年英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用职业生涯书写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炽热决心、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执着精神以及那燃烧自我、奉献校园的红烛情怀。

坚守阵地,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者

1979年,山东大学开设科学社会主义系,成为全国开设科社专业的先驱高校。1985年,郭邦礼怀揣梦想,背上行囊,迈进山大科社系的大门。回忆起那段时光,郭邦礼感慨万分:“在高中时代,我的政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那个信息流通困难的年代,我其实并不清楚科社系的学习内容,只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渴望了解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发展状况和未来前景。”怀着一腔热忱,郭邦礼毅然踏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习、传播和践行之路。

在山东大学求学的四年时光里,郭邦礼研精致思、勤学好问,在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求索。山大之魂、师生之情和同窗之谊也时刻激励着他,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忠诚信仰者。

郭邦礼生活照

大师云集,高山仰止。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赵明义时任科社系主任,负责专业课讲授。他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将庞大复杂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纲挈领、娓娓道来,将晦涩难懂的理论思潮与学术流派阐述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让同学们情不自禁沉浸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海洋,接受科学理论的熏陶;讲授公共课《古代汉语》的杨端志老师博学多才,通古博今,不论是文章背景还是作者来历,他都能信手拈来,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即便是晦涩难懂的高等数学,王乐忠老师的讲授也是风趣幽默、神采飞扬,令人豁然开朗、难以忘怀。山东大学可谓名师荟萃,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励着郭邦礼在知识的海洋中勤学强记、孜孜以求。为师者,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以爱动其情,以诚换其心。大学时的辅导员纪培荣教授同样令郭邦礼铭记于心,纪培荣老师既严格要求又蔼然可亲,在同学遇到各类困惑时耐心开导,在学生生病时亲手煲汤熬粥送至医院。这样的爱心、耐心、细心深深地影响了郭邦礼,成为他在学生工作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

同窗相伴,精诚团结。专业课课堂上,大家潜学研思、热忱学术,常常因为观点的碰撞而争得面红耳赤。而课堂之下,大家会在元旦佳节共包水饺,在泉城周边踏青秋游,在不规定出早操的大四也坚持全体出操。1986年,济南城内洪水泛滥,班级同学们自发前往济南市机床维修站,协助搬运受灾的机器设备和受损零件。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承担起科社系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回望这段美好的青春岁月,郭书记言笑晏晏:“我们班有65名同学,团结在一起的向心力是非常大的,班级精神的感染力也是非常强的。作为班长,我十分骄傲。”

求学路上,山大精神的温润涵养、名师名家的言传身教和班级同学的协力同心令郭邦礼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赵明义教授“科社人要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传播科学社会主义、践行科学社会主义”的谆谆教诲使郭邦礼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更加坚定。在学生时代的他已然明白,只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与心中的大爱传递给学生,才能启智润心,培根铸魂,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立心,做笃行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承蒙师恩,心系母校。毕业后,郭邦礼选择留校担任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自此开始了三十多年的学生工作生涯。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熏陶让郭邦礼铭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法。他深知,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思想开放、精神活跃、多才多艺,毕业后多在外事、外贸、外企等涉外单位工作。如果价值观和品德修养出现问题,将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于是,郭邦礼一方面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亲自讲授道德与法律课、形势与政策课,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向学生面对面传授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方面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所长,在学院里创建由话剧队、电声乐队、曲艺队、声乐队和舞蹈队组成的学生艺术团。

外国语学院94级校友返校日照片(前排右八为郭邦礼)

当时,山东大学还未设立艺术学院,一提到重要演出,许多老师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外国语学院艺术团。话剧队自编自导自演英文版剧目《徐悲鸿》和《雷雨》,起初总让人觉得差点火候。郭邦礼见状,便邀请省歌舞团专家进行专业指导,使同学们的表演水平迅速提高。艺术团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效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使一批批同学在紧张的专业学习之余在校园文化艺术的舞台上放飞才华、涵养个性、完善人格。除了在校内活动,郭邦礼还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多次前往沂蒙山革命老区进行慰问演出,将红色教育融入艺术拓展中,也将高雅艺术带入红色故土。郭邦礼说:“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仅靠说教,而要靠全方位的引导和熏陶。这就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生活点滴中受到爱的熏陶、美的熏陶、荣誉的熏陶和集体精神的熏陶。”

郭邦礼出席青岛校区体育活动

在化学与化工学院工作时,郭邦礼深刻意识到基础科学研究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高涨的学术热情。因此,郭邦礼面向本科生发起“化”时代系列学术讲座活动,邀请学院教授分享学术前沿动态、研究思路与进展状况,鼓励所有本科生每学年至少参加20场学术讲座。同时,针对研究生,他开展“化”时代学术沙龙活动,邀请研究生跨课题组讨论各自研究领域、学术难题和攻关方向,激发学术探索热情。这一举措有效提高了化学与化工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学院形成了常态化、长效化的运行机制。

育人为本,爱生心切。郭邦礼笑着说:“辅导员工作是一个良心活,你越投入,学生越信任你,越依赖你,事情就越多。”做辅导员的日子里,郭邦礼曾多次与迷茫的同学促膝长谈几个小时,曾多次化解学生间的矛盾与冲突,曾规劝过因家庭矛盾负气离校出走的学生,曾多次成功开导过有轻生念头和行为的学生,曾风雨无阻地参与院系每一次艺体活动……郭邦礼认为,在不同的年代、面向不同的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是很不一样的。在九十年代,学生家庭贫困问题多,需要创新机制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完成学业;而当下学生心理问题突出,需要坚持三全育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化学与化工学院担任院党委副书记时,郭邦礼了解到一位同学对专业不感兴趣,逃课挂科情况严重,已达到劝退标准。郭邦礼考虑到该同学在校期间还有失眠症状,于是和家长沟通,让学生先办理休学,回家乡后通过体力劳动磨炼意志、调理身体,在劳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结果仅仅两个月,该学生便主动提出要重返校园,在郭邦礼的引导下,他重修了多门课程,最终顺利毕业。

郭邦礼在青岛校区首批新生入学现场

郭邦礼说:“回头看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三个校区,岗位也换了不少,但最值得回味的还是当辅导员带学生的那段时光。”他最引以为傲的,是曾经完整带过的那个年级,150多名同学中,毕业时被国家部委选录的就有10名,且工作后表现优秀。其他同学也大多在各自岗位上有着出色表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行稳致远,郭邦礼靠的是以科学理论武装学生、以丰富的素质拓展活动锻炼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爱心与和诚心打动学生。

深耕力行,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者

“坦荡做人,踏实做事”是郭邦礼一直铭记于心的信条。从业三十余年,跨越不同的院系与校区,从学生工作到合作发展再到青岛校区建设,从学生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院副书记到学工部长、合作发展规划处处长,从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综合处负责人到校区党工委副书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岗位职责,经历了不同的压力与挑战,遇到横亘于前的挑战时,根植于心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总能指导郭邦礼攻克重重难关。

郭邦礼在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

好事办实,实事办好。郭邦礼在威海校区学生工作处担任处长时,校长信箱还未启用,学生的问题反馈渠道十分有限。于是,郭邦礼开始在学工处的网站上运营“有问有答”专栏,欢迎校内外及各院系的师生医务员工反馈问题。他说,当时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有问有答”栏目,查看有没有新问题,答复进度如何,有时解决一个问题就要花费整个上午。曾经有一位家长的留言令郭邦礼印象深刻:“你们校区问题这么多,是不是管理水平太低了?”郭邦礼坚定回复道:“既然我们敢把这个栏目面向社会公开,就是有自信问题会越来越少,欢迎您继续监督。”寒来暑往,几年下来,通过“有问有答”平台答复和解决的问题多达上万条。在学工处带动下,威海校区的各个部门也都纷纷设置了“在线问答”栏目,师生医务员工的问题反馈和解决机制日趋健全,学生工作水平也持续提升。

科学引领,攻坚克难。2003年,威海校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刻,急需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郭邦礼主动请缨,前往威海校区工作。2013年,在青岛校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他又临危受命,负责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综合处的工作。尘土飞扬的工地、简陋的宿舍板房和荒芜的周边环境、艰苦的工作条件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工作激情。他说:“虽然面对的是一大片滩涂荒地,但脑海中却总是美丽的大学校园,所以当时并不觉得有多么艰苦,反而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校区建设工地上,三年建设期间几乎没休过寒暑假,节日的公休时间也经常在工地上值班。”

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郭邦礼摄)

当时建设指挥部综合处只有6名工作人员,要承担建设指挥部的党务、行政、文化宣传、后勤服务、内外协调等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心力交瘁,常常因为性格不同、协调不力而产生矛盾。为确保工作顺利完成、促进同事团结,郭邦礼从党支部建设和党性教育入手,严格按照“三会一课”做好综合处党建工作,让大家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化解心结、达成共识、加强合作,将综合处打造成精干高效、协调顺畅、服务周到、保障有力的坚强团队。此外,郭邦礼注意到一线的基建工作人员隐于幕后,辛勤付出常常不为人所知。为激发荣誉意识、弘扬团队精神,他组织开展了基建一线员工专访活动,在校区网站发表了一篇篇真实感人、鼓舞人心的专访文章,将这些奋斗者的身影刻在青岛校区建设的历史长卷上,让那令人动容的楷模走进了师生心间。

青岛校区建成启用以后,郭邦礼分管校区学生工作部与组织宣传统战部,对应学校十几个部门的工作,依然是头绪多、人手缺、压力大、任务重。而多年下来,这两个部门的工作不但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而且亮点纷呈,出彩不断。谈及原因,郭邦礼总结道,主要得益于抓党建、抓团队、抓作风、抓能力、抓创新。

郭邦礼在青岛校区为百廿校庆升旗仪式致辞

“退休之后,我还是更愿意待在青岛校区,因为看着它从无到有建起来,情感是不一样的。”谈到青岛校区,郭邦礼犹如一位慈父述说着他的孩子成长的点滴。“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或许时光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看到一个个像郭邦礼一样的山大人,如何用心之薪火传递信念之力,如何用情之弦歌传唱担当作为之乐章。奋进新征程,更需我们每一位山大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披荆斩棘中开拓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再创辉煌,用奋斗绘就靓丽的青春画卷!


【 作者:李嘉欣 史昊悦   摄影:郭邦礼 唐菡颀    来源:人事处     责任编辑:李晨昕 张延萌 赵玉洁    】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