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排行
榜样人物

2022毕业季 | 山东省优秀毕业生樊燕红:做科研,无惧年龄、勇敢跨界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1日    点击次数:

樊燕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获评2022年山东省优秀毕业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对称密码算法硬件设计与分析,在CT-RSA、ACISP、CCDS、JCST等知名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1项。曾获全国密码算法竞赛奖3项,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项,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博士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从投身硬件领域的“产业人”,到密码学方向硕果累累的“科研人”,这一大步跨界转变的背后,是樊燕红在实验室耕耘的无数个日夜。她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证明:在科研面前,年龄和跨界,从来都不是问题。

重返校园 突破自我

谈到重返校园读博的契机,樊燕红说,自己在音视频信号处理与控制的嵌入式硬件方向工作多年,中间遇到了瓶颈,一直想要突破但不得解。通过朋友的推荐,她在2017年认识了王美琴教授,朋友希望经验丰富的王教授能为樊燕红进行工作上的解疑答惑。见面后,王教授同樊燕红聊了很多,聊樊燕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聊她以前做的工作,并根据樊燕红的情况给出了建议:只有读博,才有可能突破当前的瓶颈。

讲到这里,樊燕红笑了起来,因为在遇到王教授之前,自己从来没有考虑通过读博去突破瓶颈,“对当时的我来说,读博是完全没有预期的一件事。”

而机会总是留给愿意努力、愿意突破自我的人。王美琴教授的实验室当时正计划参加2018年全国密码算法设计竞赛,参赛小组非常需要硬件方面的人才。这次交谈,让王教授对樊燕红在硬件领域积累的工作经验印象深刻。交谈之后,王教授便向樊燕红抛出了橄榄枝,询问她是否愿意加入实验室,做硬件相关的工作,同时跟随自己读博。

也许在不惑之年,大部分人会选择安逸,不再奔波。2017年,同样是临近不惑之年的樊燕红,选择了继续奋斗,突破自己的瓶颈。

面对读博的高强度和高难度,樊燕红没有退缩,经过慎重考虑,她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辞去原来的工作,加入王教授的团队,一心一意做研究。这一步,不仅开始了从工业界到学术界的跨越,更开启了自动化控制领域到密码学领域的跨界。

在被问到刚进组时是如何选择研究方向时,樊燕红答道:“刚进团队的时候,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所以王教授根据我的特点指定了一个方向:利用我过去积累的硬件领域经验,和密码学进行结合,开启了实验室的新方向——密码算法的硬件设计和分析。”

或许这就是跨界的魅力所在,樊燕红勇于尝试、突破自我,让不同学科进行碰撞,迸发出与众不同的绚丽火花。

潜心科研 迎难而上

万事开头难,读博初期,樊燕红遇到了不少问题:大幅度跨专业伴随的知识盲区、工作多年后读博的年龄压力、对家庭孩子的牵挂……

其中,知识学习是最困扰樊燕红的问题,“刚开始学密码学的时候真的是零基础,什么都不懂”。令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刚进入实验室的首次研讨会,新人加入团队后,都要“磕”密码顶会上发表的前沿论文,不仅要把论文读懂,而且要真正掌握论文中的方法。

实验室的“迎新传统”让樊燕红这位“新人”犯了难,面对着满篇的英文字母,密码知识还尚为欠缺的她感觉像在“读天书”,“每个英文单词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是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樊燕红袒露,那个时候的效率真的很低,而且心态不好,常常是“着急得出一身冷汗”的状态。经过不断的心态调整,她开始学着去找周围的老师、同学们请教问题。

在其他同学眼里的基础知识,对于跨专业的樊燕红而言,是闻所未闻的陌生词汇。但实验室的同学在热心解答后,总鼓励安慰她说:“樊姐没事,你这是刚刚入门,以后会好起来的!”实验室的老师也在樊燕红第一次读论文时给了非常多的建议。

两个月后,樊燕红终于“啃”懂了自己博士阶段的第一篇论文,虽然过程煎熬,耗时许久,但樊燕红表示,第一篇论文打下基础后,后续再读论文,包括科研工作的进度都加快了许多。

跨界的科研之路对樊燕红而言,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2018年全国密码算法设计竞赛上,樊燕红利用自身积累的硬件经验,与密码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参赛团队中负责三套算法的硬件设计、实现及评估工作,反复修改、测试了几千次程序,前后耗时8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套算法包揽了全国一、二、三等奖,其中的两套算法分别获得硬件面积第一和硬件吞面比第一的优异成绩。这一次的比赛不仅奠定了樊燕红后续的科研基础,更点燃了樊燕红心中的科研热情。

优秀的科研成果,需要付出大量的科研时间作保障。“早七晚十一”的科研作息,是樊燕红对自己的“保障”。在每天高强度的科研工作下,健康的身体更是樊燕红的“革命本钱”。樊燕红表示,王教授非常体贴实验室的同学,为了保障大家的身体健康,王教授为实验室的每个人更新了装有增高架的大显示屏,让大家在看屏幕时颈椎能得到放松;同时“强迫”大家每周组织一次集体的户外运动,鼓励大家劳逸结合。樊燕红自己也利用碎片化时间运动,用步行代替电动车骑行上下班。

对于自动化和密码学两个领域学习异同的问题,樊燕红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两者的差异在于解决的科学问题不同”,在讲到领域的专业知识时,樊燕红的语气开始认真起来,“自动化更偏向于解决生产、设备中的自动化控制问题,而密码学更偏向于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但不管是自动化还是密码学,他们依赖的硬件载体及部分优化算法是相通的。”

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使得樊燕红在博士期间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虽然投稿、拒稿对大多数博士而言是“家常便饭”,但也有让樊燕红“绷不住”的时候。其中一篇发表在国际密码期刊CCDS上的论文《Investigation for 8-bit SKINNY-like S-boxe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大尺寸轻量级非线性密码组件设计,在最终录用前经历过4次“投稿-拒稿”的过程。

原本导师很看好,预期会顺利发表的一篇论文,没想到成了最“命途多舛”的一篇。那个时候的樊燕红情绪有些低沉,在导师的开导和鼓励下,她顶住压力,根据审稿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论文中的实验结果、调整论文结构。在第五次投稿后,这篇论文终于迎来了它该有的归属。

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孤独又漫长,樊燕红用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直面科研路上的坎坷崎岖,一次又一次打破学科界限,在“密码算法的硬件设计和分析”这个新方向上,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展望未来 寄语后浪

樊燕红(左一)与导师王美琴教授合影

在谈到读博对家庭和女儿的影响时,“家里人其实是非常支持我读博的,所以家庭方面没有什么压力,对于女儿的影响……”说到这里,樊燕红的眼里泛起了泪花,“我没有陪伴孩子特别多的时间”。

2018年,樊燕红在中心校区开始读博时,女儿才刚上小学四年级,随后因为到青岛校区求学、科研压力和疫情等原因,樊燕红常常不能陪伴在女儿身边。在没有母亲陪伴的日子里,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学会了自己看天气预报准备衣服,回家第一时间写作业,衣服不合身了就自己上网买……“她的成长超乎我的意料”,樊燕红欣慰地说道,“希望在毕业之后我能多陪陪孩子,弥补之前缺席的遗憾。”

在被问到有什么建议送给学弟学妹时,樊燕红说:“在读研的初期一定要做好定位,是三年毕业后就工作,还是继续读博,这一点一定要想明白,提前做好规划。”对于想读博的同学,她建议大家“先做一个自身考核”,如果做学问没有“钻劲儿”,甚至坐那儿就感觉很痛苦,她建议还是不要读博,“读博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自律能力等,一定要慎重考虑再做决定。”

四年的跨界科研之路,让樊燕红对密码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她表示,在毕业后会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沿着密码学方向走下去。“下一步的计划是想进入高校当一名科研教师”,樊燕红希望将自己多年的产业界工作实践、学术界科研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把更加立体的密码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面对做科研这件事,樊燕红没有畏惧半分,她直面年龄的压力,每天比旁人多一些刻苦、多一点耐心;面对做科研这件事,樊燕红更没有马虎半毫,在自己从未涉足的密码学领域深耕四年多,现如今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愿在科研路上努力的每个人,都能迎难而上、突破自我,在研究领域取得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

【 作者:刘岳萌   摄影:资料    来源:组织宣传统战部     责任编辑:赵玉洁 崔冰姿    】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