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排行
学术动态

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举办首期“横渠”青年学者报告会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30日    点击次数:

为更好地营造研究院学术氛围,搭建青年学者思想交流平台,助力青年学者成长,3月29日,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举办首期“横渠”青年学者线上报告会。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院长方雷、直属党支部书记张荣林出席会议,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孙基林主持报告会。

方雷表示,举办“横渠”青年学者报告会旨在落实学校提出的对青年人才要“给信任、给机会、给舞台、给激励”要求,为青年学者展示学术研究成果提供机会与平台,同时通过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报告引发共鸣、互相启发,对个人、学术、研究院都是十分有益的。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并献计献策于报告会,提升其质量与影响力。张荣林介绍了“横渠”青年学者报告会的由来及举办设想,强调研究院将大力支持青年教师队伍成长,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希望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方力量积极支持,共同经营好“横渠”青年学者报告会,使之与研究院的工作坊互为支撑,成为活跃研究院学术氛围的品牌活动。

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马春光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快慢之辩与当代诗歌的‘速度诗学’”的主题报告。他从木心诗歌《从前慢》的“破圈传播”及其引发的“慢速美学”切入,结合当代诗歌文本的细读分析,从时代变迁与速度体验、时空压缩与审美视点转移、快慢之辨与速度反思和作为方法的“速度”等四个层面展开报告,认为速度体验对当代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速度”不仅构成当代诗歌的贯穿性主题,还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审美视点、扩容了当代诗歌的思想空间,有助于促进社会学与文学的视野互动、历史经验与文学经验的互映联动以及诗歌史研究与诗歌艺术分析的深层融合。

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张立群教授在点评中认为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当代文学受到了社会时代的影响,都有时间和速度意义的抒写,区别在于使用的表现形式,但本质是一致的。他提出从研究和创作方面,就诗歌本身和其演变来说,个人倾向于慢速美学,要处理好诗歌尤其是新诗与诗学传统、中国古典诗歌的对接问题;从对时间本身的理解上说,多样化的世界、多维的观念与空间及“从空间到时间”“从时间到空间”的并置,可以丰富每个人生命意义上的体验,对创作也具有很大意义。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崔春副教授指出,报告从速度体验这一时代现象引发,这一思路值得学术研究借鉴;诗人要对社会不断的反思与感悟,创作的诗歌要主动反映社会的变迁;学术创作既是长期的积累过程,也是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感的凝结。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王东东副研究员认为报告提出了未来主义的现代性话语在诗学层面如何提升的课题,建议将诗人的叙述时间纳入到研究中来。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于京一教授、赵坤副研究员、陈若谷助理研究员和山东大学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董修元副教授、陈琳副教授及博士后、博士生等从文学、哲学等角度参与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孙基林在总结中表示,这次报告会学术含量高、点评及讨论充分热烈,达到了研究院搭建平台,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促进学术研究的初衷,相信在青年学者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会越办越好。

研究院青年教师及部分博士后、博士等近30人参加了报告会。

“横渠”青年学者报告会,源于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的“横渠先生”张载,意在倡导学者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和追求,心系国家民族之命运,情系人民群众之生活,汲取人类思想之精华,扎根中国大地做学术。

【 作者:马荣华 孟阳   摄影:马荣华 孟阳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璇    】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