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排行
校区要闻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在青岛校区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0日    点击次数:

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在青岛校区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师生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一定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将博物馆建设成为新知识生成、积累和转化的中枢,更好地打造山大文博考古学术品牌,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传承齐鲁文韵、融入社会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切实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占扬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研究、展示。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作为资深的文博人,我一定尽职尽责,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工作,特别是最近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从事博物馆工作的科研人员,我们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在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和利用方面,开创性开展工作;在人类演化、文化起源和文明起源的探索研究方面做出成绩,为坚定文化自信作出贡献。

博物馆副馆长肖贵田表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既是博物馆的初心使命,也是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在科技发展和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应当围绕文物特色和中华文明主题,守正创新,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交叉学科资源,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力量。山东大学博物馆在济南、青岛两地设馆,以考古文物成果为主题,举办各类展览,展示万年来山东地域文化和其他省域中华文化,不仅为校园文化注入活力,也为两座城市文化增添底蕴,以实际工作践行“守护”“展示”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使命。

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陈淑卿表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而高校博物馆根植于大学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土壤,肩负着传承历史与创新教育的双重使命,同时还承担着社会价值观引导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责。在通识教育理念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盛行的今天,高校博物馆必须深化博物馆教育资源研究和分析,充分发挥教育场所与多维度的公共文化空间的职能,引导观众触摸历史、弘扬传统。

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尹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以国博为代表的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际和全人类的视角来审视和要求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这给我们文博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考虑让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展现中国特色的同时,也要时刻牢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格局,加强文明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博物馆积极参与到世界文明的建构中来。

博物馆(青岛)业务部副主任王焕表示,山大博物馆人始终坚持“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初心,先后策划了多个不同主题的展览,丰富校园文化,努力提升师生们的学校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下一步,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党支部和业务部的作用,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利用山东大学考古学科优势,积极与相关专家学者沟通,在其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创新展览内容和形式,为建设具有山大特色的高校博物馆而努力。

博物馆馆员王昭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是对所有文博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莫大鼓舞,作为文博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博物馆;要切实做到深化学术研究,做好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挖掘和阐释工作;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记录民族发展和伟大复兴光辉历程,讲好中国故事和山大故事;要勇于创新,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挖掘文物多重价值,为人民群众打造内涵深厚、鼓舞人心的精神家园。

博物馆馆员王珍珍表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博物馆是对公众开放的展示文物以及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我们首先要确保博物馆藏品的安全和稳定,同时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创新的展览,让宝贵的文物资源真正地活起来,让公众能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文化遗产研究院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葛格表示,作为一名文博专业的学生,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感受颇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博物馆所珍藏的历史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印记,是展现中国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文化的实物见证,我们应当深怀敬畏之心、自豪之情、历史之任,为国家、民族、未来“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在日常学习时就要养成不断探索、科学研究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投身文博事业后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灵动”起来。

文化遗产研究院2020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苗晓雨表示,在“博物馆热”成为社会文化新风尚的今天,身为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在倍感荣幸与自豪的同时,更觉责任之重、使命之深。博物馆是人类古今与未来相互交汇的场所,文博工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重要的历史滋养和坚定的文化支持。文化传承、民族复兴不唯是轰轰烈烈的创举,更需一代代文博人在平凡之中的初心与坚守。身为新时代的文博人,我们生逢其时、堪当重任!

【 作者:宣文   摄影:融媒体中心    来源:文化遗产研究院 博物馆 组织宣传统战部     责任编辑:赵玉洁    】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