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排行
综合新闻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细落实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0日    点击次数: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致广大而尽精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从“广”“大”“精”“微”四个方面着手,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落细落实,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善谋实干,解决发展“大”计

国重室自2017年综合改革以来,始终贯彻国家和学校对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总体布局、体制机制、评估评价等各领域各层级改革,在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成果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4年后的今天,国重室仍在改革创新之路上不断求索。为适应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2021年6月国重室推出了综合改革2.0版——《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学术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群体建设方案》。改变原有的单一、条块状科研范式,以国家目标为牵引设置科学命题,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指导下,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才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大兵团作战方式攻克科技重大专项。

经过严谨的申报、答辩、评审、签订任务书等环节,2021年9月,首批创新群体项目正式获批立项。这5个立项项目对标重大疾病防治、低碳生物制造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国家重大需求组织攻关团队,团队成员涵盖国内外微生物、海洋、医药等各学科的领军人才,吸引大家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性研究。在以新的模式开展合作2个月后,科研人员即对这种组织模式有了很多正面的反馈。总结来讲,创新群体和学术团队解决了科研人员三大诉求:一是解决为了什么目标而工作的问题,二是提供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三是为青年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与世界一流科学家共事的机会。

二、拓宽格局,扩大事业“广”度

围绕建设创新领军人才汇聚高地、重大原创成果产出基地这一主要目标,国重室不断拓宽视野、创新理念,多维度思考事业布局,多层次提升社会影响力。

学术声音传播广。由山东大学主办,爱思唯尔与国重室合作创办的开放获取期刊Engineering Microbiology(《工程微生物学(英文)》)于2021年7月8日正式上线。Engineering Microbiology以创办世界一流的微生物领域的学术期刊为目标,以提高微生物的产业应用价值为导向。编委会由来自10个国家的29位国际一流专家组成,向广大作者提供专业严谨的同行评审、快速发表服务以及金色开放获取出版支持。开刊至今,期刊一直重视稿件的质量,优先对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稿件邀约。目前期刊已上线文章2篇,等待上线文章3篇,另外还有处于同行评审阶段及已约定的稿件共计30余篇,为今后的卷期提供了稿源保障。该刊的创办将有力提升了山东大学和国重室在国际微生物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拓宽了国重室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渠道,在国际学术舞台传播了中国微生物科学工作者的声音。

EM.jpg

科技服务范围广。2017年综合改革之初,国重室即组建了专门的技术转移部门,组织专人分析山东省内各地市重点行业需求和实验室内各项技术的成熟度,建立了高效精准对接平台,深入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服务经济社会的创新驱动发展。

2019年国重室与4个相近方向的企业国重联合组建的“蓝色经济区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体”,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专业类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平台,提升了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建立起一套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产业应用的贯通型全链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服务山东战略的提出和持续推进,“一部门一平台”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仅2021年,国重室举办校企校地合作交流活动24项,主办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发酵领域的全国、地方及行业交流会议3场,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且搭建了行业上下游的交流平台。国重室在生物技术行业内的口碑得到流传、影响力也不断增强。2021年签署了与青岛啤酒集团、华熙生物集团以及齐鲁制药集团的重大战略合作协议和与清原农冠公司的研究生奖学金捐赠协议。

科普受惠群体广。近年来国重室不断探索,将公众开放活动推向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打造了科普品牌活动“启梦微来”,根据中小学或其他社会团体的需要定制科普研学活动。

2020年11月,国重室组建了一支由6位专家构成的科普宣讲团。2021年4月,国重室获批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随着软硬件设施质量的不断增强和平台的搭建,国重室的公众开放活动不断走向成熟和规范。国重室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在济南、青岛甚至成都等地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科普讲座及公众开放活动,让近3000名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走进了微生物领域,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

在公众开放活动中,除了社会其他单位和公众,校内很多教工的子女也通过集体组织和个人报名的方式参加了活动,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也多了一份对父辈事业的崇敬。

三、找准短板,提高服务“精”度

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国重室下大力气对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业资源库”,多方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重室高度重视国际化课程建设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本年度已有3项国际化课程获得学校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立项资助,并进入最新修订的培养方案;持续性进行了3项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全面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其它相关课程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工作。研究生运用英文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及其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构建“就业资源库”。针对对历年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发现的问题,国重室组织专门人员对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招聘岗位进行了梳理,完成了一个包括204家用人单位的资料库,并与省内较大规模生物企业、尤其是青岛市生物企业取得了联系,建立了定期沟通联络机制。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多批次、多形式让毕业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为毕业生提高“留鲁”“留青”比例提供了有效助力。

四、做有温度的服务,推出暖心“微”十条

为群众办实事,只有在落实、落小、落细上做到位,才“实”到群众心里去。小切口里办大民生,国重室从小处着手,推出暖心“微”十条,内容包括强化正向引导和激励、做实人文关怀、实行首问接待制和“AB岗”工作制、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文化长廊多项内容和多种形式,让师生普遍、直接受益。

【 作者:张伶俐   摄影:李媛 刘泽兴    来源:微生物技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岳萌 丁璇    】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